维和警卫官兵在加奥超营14号哨位拉起巨幅国旗
维和官兵严阵以待
维和官兵加强戒备
维和警卫分队参加应急防卫演练
单兵卧姿无依托射击
维和官兵在巡逻路上
装甲车机枪实弹射击
“What a nice camp(多好的营地)!”这是联合国装备核查组长加内什·比斯塔对中国第七批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营区的评价。马里被联合国称为最危险的维和地区,伤亡率居各任务区之首,但中国维和军人恰恰是迎着困难与危险,为纷争不断的战乱地区带去和平与希望。中国警卫营区位于驻马里加奥的联合国超级营地西南角,与居民区及通往加奥市区的道路仅一墙之隔,那里飘扬的五星红旗,既能让中国官兵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更能让马里百姓看到中国力量所在、和平力量所在、正义力量所在。
珍贵的友谊
在加奥,柬埔寨排爆连营区与中国营区隔道相望,柬军女翻译在2017年来中国江苏进修,学会流利的汉语,她还起了别致的中国名字——金良。这位爱吃泡椒凤爪的姑娘常来中国营区串门,和炊事班战士一起包饺子,她甚至会用不同颜色的奶油制作五星红旗蛋糕。金良说:“我来你们(中国警卫)营区,不仅因为我们离得近,更重要的是,你们营区随处可见的五星红旗,这让我感到很亲切。”对金良而言,谈起中国,第一印象就是五星红旗,看到这面旗,就想起自己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简称“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作战处有一位德籍军官亚历山大,在一次沟通中,他指着中国官兵的国旗臂章,用英文说:“我的儿媳也是中国人,我们算是一家人。”大家难以想象,原来一面五星红旗就能瞬间拉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军人之间的距离。工作中,亚历山大给予中国部队很多帮助,在哨位改进谈判、营区应急防卫演练等具体事项中,他总是不厌其烦,仔细告知注意点。从他的身上,中国军人不仅看到德国人的严谨细致,更见证两国军人在和平事业上结成的珍贵友谊。前不久,亚历山大在加奥的任务期结束,离开前,他特意来到中国营区,要了一枚五星红旗臂章留作纪念。
与亚历山大办公室仅一板之隔的是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行动中心,那里的主任是法籍少校卡巴尔,他不爱喝咖啡,却爱上中国绿茶。2019年中秋节前夕,已从加奥任务区回国的解放军某合成旅官兵收到一份特别礼物:卡巴尔给为共事过的中国军人录制了一段汉语小视频,里面说得最溜的一句话是“中秋快乐”!如今,负责司令部内卫哨的中国官兵,常能和卡巴尔碰面,这位语言天赋极强的军官很快掌握了诸如“最近还好吗?”“你很厉害!”等“高级词汇”。
对卡巴尔而言,喜欢中国,喜欢汉语,纯粹是兴趣使然。有一次,警卫官兵递给他一罐凉茶,卡巴尔指着包装慢慢念道:“王—老—吉!”招待晚宴上,当接过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时,他会瞪大眼睛,略带惊叹地说:“哦,这是绿茶!”
更多的朋友
其实,警卫分队的210名官兵都是五星红旗的护旗手。在马里这片热土上,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将这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传递给更多的朋友。
当维和快反力量的装甲车机动在护卫路上时,沿途的马里政府各类检查人员并未过多询问拦阻,因为他们看到了车身上喷印的UN字母,还有随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当中国官兵乘车一路驶过坑坑洼洼的加奥市区街道,抵达教育机构中心进行爱心捐赠时,一群露着洁白牙齿的孩子迫不及待地从各个角落飞奔而出,帮忙抬箱子、拉横幅。因为他们知道:“绣着五星红旗的维和军人,经常来这里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精美的文具和漂亮的衣服。”
当官兵在入职培训课上认真听讲、精彩发言时,来自澳大利亚的授课老师多米时不时地冲大家竖起大拇指,并且大声高喊:“China!China!China……”课后,她还主动要求和官兵合影,称赞中国警卫分队是“十分优秀的维和军人”!
走出国门,方知祖国强大,历经战火,深感责任重大。面对五星红旗,多数人更多的可能是肃然起敬、崇高尊重和美好祝福。但经历了维和,这群头顶蓝盔、身披蓝甲的“和平使者”才真切地感到,五星红旗,有时也是一张“通行证”,一折“明信片”,一本“风采录”。向勇 孙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