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苏联核潜艇潜望镜里的美国航母“小鹰”号
苏联海军K-314艇在水面上高速航行
美韩“协作精神”联合演习
苏联核潜艇被撞后上浮
公海抵近侦察和监视,是各国军方利用国际法所采取的常见行动,目的是掌握对手动态,有备无患。但这种“猫捉老鼠”游戏又埋藏着巨大风险,1984年,美苏海军就在“游戏”中发生撞船,而且出事的是航母与核潜艇。
演习与监视
1984年3月,美韩“协作
精神”演习在日本海举行,美军航母“小鹰”号开到距朝鲜和苏联海岸不到200海里的水域,演练舰载航空兵遂行防空、搜潜任务。面对“上门踢馆”的行径,朝苏方面都采取相应回击,尤其苏联太平洋舰队派遣多艘舰艇开赴演习海域实施跟踪监视。其中,叶夫谢延科海军中校率671型核潜艇(绰号“约尔什酒”)K-314号直接监控“小鹰”号航母战斗群。K-314艇成功发现并接近航母编队,在整整一周里,相关情报陆续发回舰队司令部。可美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事后得知,他们很快发现这位“不速之客”,于是展开反跟踪,航母编队还对其进行15次模拟攻击。
一次跟踪监视中,K-314艇丢失目标,艇长叶夫谢延科决定请示上级,但核潜艇必须上浮才能发报,出于安全,K-314艇只能按战斗条令脱离到任务区15-20海里外,以防美舰机发现。完成信息发送后,K-314艇恢复潜航,为了追赶目标,K-314艇不得不高速开进,导致噪声增大。“小鹰”号航母的声呐发现了K-314艇,舰长罗杰斯海军上校下令舰载机终止起降,电子设备关机,航母编队开入韩国领水待机。美军当然不会“长期蜗居”,十多个小时后,同样遂行跟踪任务的苏联巡洋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在距韩国海岸150海里外再度发现美国航母,旋即将信息经上级通报给K-314艇,后者于3月21日晚进入美国航母战斗群所在海域,继续展开搜寻。
两次剧烈撞击
3月21日22:10,K-314艇抵达预定阵位,上升至潜望镜深度。借助潜望镜,叶夫谢延科艇长进行认真观察,发现附近有几艘美军水面舰艇,当距离减少到20-30链时,肉眼都能看到舰上灯光。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美舰居然朝自己迎面冲过来!看来是被发现了,叶夫谢延科命令紧急下潜,可来不及了,正往水柜注水的艇体就感到剧烈的撞击。几秒钟后,第二次撞击发生了。后来查明,这都是“小鹰”号航母干的。无奈之下,K-314艇只能紧急上浮,派出艇员出舱检查受损情况,与此同时,“小鹰”号上起飞了两架直升机,死盯着从水下冒出的“黑乎乎的巨鲸”。
幸运的是,K-314艇足够皮实,水密舱完好,推进装置仍可运转,只是螺旋桨轴系运行的振动比平时大了许多,原来是螺旋桨受撞变形,而且潜艇外壳出现撕裂性损伤。反观施暴的“小鹰”号,其舱底板也被K-314艇撞出几十平方米的大洞,海水渗入燃料罐。不过,罗杰斯舰长不在乎,因为他得知,水兵们在漏洞处发现了苏联核潜艇遗留的部分螺旋桨和消音瓦残片,这可是情报界的“无价之宝”。出事后,美苏立即对各自舰艇施救。“小鹰”号被护送到日本横须贺补漏,然后前往菲律宾苏比克湾进行彻底维修,几个月后便“满血复活”,重回战斗序列。K-314艇则被送往恰日马湾的船坞维修,此后命运多舛,由于反应堆出毛病,1989年黯然退役,成为671型核潜艇里面第一个退役的。或许是命运怜悯,K-314艇直到2010年才予以解体,当废金属拍卖,名列671型艇的最后一名。
双方“倒吸凉气”
多年来,美方一直指责苏方潜艇是撞击的过失方,批评苏方艇员不专业,导致潜艇进入航母的航道,进而发生撞击,可美方却没有据此向苏方提出赔偿要求。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据苏方亲历者反映,航母冲击K-314艇的过程中,有多次倒车和转向动作,目的是对该艇实施更大的撞击,这在第二次撞击行为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更重要的是,当K-314艇已经上浮自救时,“小鹰”号出动的直升机居然故意投掷炫光弹,播放重金属音乐,干扰苏联艇员补漏工作。
不过,苏联核潜艇敢于直接抵近受到重重护卫的美国航母,并在这么近的距离与航母撞击,美国海军上下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这形同“水下刺客”进入有效的武器发射距离,假如在实战条件下,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事实上,正是1984年舰艇撞击事件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得出结论,必须采取更科学严谨的规则措施,避免误判产生的冲突。 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