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支援武汉了,爸爸已经在医院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随时准备支援武汉,家里只有爷爷奶奶,要上网课怎么办?”“别急,有我们江浦志愿者!”这是发生在杨浦区江浦路街道援鄂医护人员子女笑笑(化名)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防疫志愿者之间的一段对话。这几天,住在江浦社区的大三学生李成琦多次来到笑笑家,帮她调试设备,陪她一起上课,帮助她与老师互动和提交作业。看着孙女的功课有了着落,爷爷黄老伯终于放心了:“谢谢你,小李,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了!”
李成琦是江浦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招募抗疫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自从2月13日志愿服务中心在江浦路街道官微“hi大连路”上发布了一条招募令,已有648名青年学生、白领和退休老人报名。在35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中,他们已累计服务17633小时,人均服务27.2小时。为了兼顾大家的工作生活和志愿服务,方便大家更好投入志愿服务,志愿者报名时不仅可以选择合适项目,还可以预约合适时段,灵活机动,尽己所能地投入“随手微公益”。
寒假延长,休息在家的“00后”学生们并没闲着,他们成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新鲜血液。20岁的大学生徐思源在学习之余,经常到敞开式的老旧弄堂小区辽昆居民区值勤,在临时围栏边值守,或在弄堂里巡逻,成了居民区的一名守门人。高三女生马世新也不顾妈妈的劝阻,坚持报名在无门禁无物业的老式居民小区把守路口。她的坚持还打动了母亲,陪着她一起来守护家园。
在拥有浓厚志愿服务氛围和一支明星志愿服务团队“江浦大叔”的江浦路街道,特殊时期,默默奉献、从点滴做起的抗疫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用双脚走出一张防控安全网,用真情织出一张社区“支持网”。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