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街面防控,少了跨门经营、少了违法停车,却多了需要对逐渐复工的沿街商铺的巡查。每天在街上来来去去,志愿者沈栋玮至少要走上两万步,他的心里有着一本“明白账”。
“你好,我们是志愿者,请出示下消毒台账……”早晨8时许,沈栋玮进入沪亭路的九亭U天地广场,来到一家鲜榨果汁店门口。核对完店铺复工人员信息和消毒台账后,沈栋玮做好登记,随后让商场经理核实、签字。
从2月10日起,沈栋玮就成为街面防控志愿者。“其实,我们每天的工作,从前一天结束的时候就开始了。”他告诉记者,对各个沿街商铺的开复工情况,必须心中有底。“比如,前一天晚上得知哪些商铺会复工,第二天就要立刻去检查。”
沈栋玮所在的志愿服务队有5个人,要巡查从沪亭路到九亭大街的所有沿街商户。“一开始,我感到挺有压力。”不过,他马上摸索出通过盘清“数字账”的办法,将一间间商铺的信息全部记录,做到随时可控。
U天地广场内共有57家商铺,现已开业27家。哪家奶茶店要开门,哪家水果店又有员工需要复工,这些情况都装在沈栋玮的脑子里。
从沪亭路到九亭大街,是九亭镇最繁华的商业路段,如何能全覆盖、零死角?沈栋玮坦言,没有捷径,就一个字——走。每天奔波的“两万步”里,往往出现在“回头路”里,早上没开门的商铺,下午要重新上门。从上午八九时到傍晚五六时,“沈栋玮”们就这样不停地忙碌着。
九亭镇城管执法中队副队长沈晓磊表示,像沈栋玮这样的志愿者,是城市管理的有益补充。“我们平时的执法力量有限,还要支援其他方面,确实非常需要这些热心志愿者的付出。”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