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旻矣)今天上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十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涉及不正当竞争、短斤缺两、小病大修等。
●上海隽喆医疗器械销售中心不正当竞争案
当事人在开展政府为老服务项目中,以非营利性公益活动的名义对在售的保健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奉贤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虹口区杜渊食品店销售商品短斤缺两案
消费者购买核桃肉后,当事人使用改装磨粉机加工,并通过暗门和滑道克扣部分商品,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短缺数量的核桃粉。虹口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上海点快手机维修中心手机小病大修案
当事人打着“华为、小米、OPPO等品牌手机专修”的旗号,使用劣质配件维修收取高额维修费用。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了行政处罚,并将当事人移送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追究刑事责任。
●金山区红誉食品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
当事人待销售白酒无法提供进货凭证及注册商标信息。经查,上述白酒系假冒“梦之蓝”、“五粮液”、“剑南春”注册商标。金山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没收、销毁假冒侵权白酒,并依法对当事人处以罚款。
●上海中心大厦置业管理有限公司未执行政府定价案
当事人为浦东南路500号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地面停车场经营者,停车场核准收费标准为“5元/小时,超过1小时后,以每半小时为计费单位”。当事人修改电脑计费系统的标准和规则,实际对外按10元/小时收费,且超过1小时后未以每半小时为收费单位。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当事人对收费标准重新进行了备案。
●上海六星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案
消费者通过手机在“房天下APP”获取当事人发布的房源信息,前往其经营场所看房。因看中的房源与房源信息不一致,消费者明确表示不要再推送房源信息,但当事人仍安排业务员通过微信多次推送房源信息,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虹口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上海禄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非法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案
消费者购买了当事人在天猫店铺内销售的“汽车打磨抛光机”,当事人由此获得消费者个人信息。随后消费者对产品追加评价,当事人即公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金山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
●上海顺西餐饮有限公司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案
当事人(店招:钢管厂五区小郡肝)在餐饮经营活动中,采用“四舍五入”结算。在消费者提出移动支付可以满足实付要求时,当事人以系统设置无法更改为由予以拒绝。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上海金也实业有限公司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用器材案
当事人明知所售口罩为“三无”普通口罩,仍虚假宣传该款口罩为医用防护级口罩,并以每盒68元的价格售卖,共销售197箱(每箱40盒,每盒50片),销售总价达50余万元。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已将案件移交区公安局,并联合区公安局成功侦破。目前,涉案人员熊某某、谢某某因涉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械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徐汇店哄抬物价案
当事人在其销售的精选生菜、15个蔬菜商品多次调高销售价格,最低涨幅为110.80%,最高涨幅为692.00%。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