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看纪录片 回望战“疫”艰辛与温情
第14版:夜上海 2020-04-05

看纪录片 回望战“疫”艰辛与温情

◆吴翔

意无涯

此刻,春上枝头,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很多年后,当人们回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疫”时,一定会想起2020年初的冬春之交。有人,在面对恐慌和未知时勇敢拉响警报;有人,在举步维艰的条件下与死神争分夺秒;有人,在困境中守望施援,重唤人们对美好与希望的向往……只要携手并肩,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只要共同守望,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

申之魅

纪录片,如同一个家庭的相册。每每翻开,春夏秋冬,酸甜苦辣,欢笑泪水,点点滴滴……全都涌上心头。与疫抗争的这段日子,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对的事,以各自真心、无畏、正直和同情,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跟着这几部纪录片的镜头,回看2个月的战“疫”重要时刻,以及众多凡人英雄的温情大义,不忘这个携手走过的冬天。

《英雄之城》抗“疫”群英谱

这是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全景纪录片,一部感天动地的中国抗“疫”群英谱,新华社记者勇闯

“红区”,60多位记者“疫”线拍摄。

纪录片首次揭秘了一些武汉战“疫”中“关键之举”背后的故事。比如,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如何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了警报。还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教授张笑春,在紧要关头如何奋力呼吁将CT作为筛查新冠肺炎的主要依据,推动了相关诊疗方案修订,让更多病患能够被医院及时收治。

还有一些令人动容的故事,有些是我们未曾了解的普通人,有些是我们在新闻中熟识的面孔,但纪录片以更贴近人性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凡人英雄的内心世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己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而他在另一家医院工作的妻子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但疫情期间,他还是每天迈着蹒跚的步子与病魔赛跑,努力挽救更多生命。张定宇说,留给自己的时光只有5到10年,所以他特别珍惜每一点时间。国家新冠肺炎危重症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钟鸣,在武汉参与推进重症救治工作。他曾因“十八般武艺都不起作用”而感到无力,却凭着“条件反射般”的职业本能,在极高的工作强度下,努力将一个个危重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方舱医院民警张敬畏,每天穿着尺码偏小的防护服,蜷缩着身体连续6小时搬运氧气罐,他怕挺直腰板撑崩防护服,更怕护士姑娘们被重活累垮……

《在武汉》涌动阵阵暖流

武汉封城,有留下也有逝去,灾难面前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此时比任何时刻更需要记录。或许只有记录的镜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城内,他们在经历什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司指导,央视新闻与bilibili联合出品的抗疫纪录片《在武汉》记录在非常时期下武汉人的生活和故事。

首集《车轮上的生命线》将视角对准武汉封城下的“摆渡人”——出租车志愿者的故事,虽然刚播出一集,长度不到20分钟,但网站累计播放量已达81万次。车队志愿者,被当地人称作武汉“摆渡人”。粗略估计,目前武汉市这一群体的规模超过千人。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化解了部分医护人员暂时的出行难题。可病毒面前,志愿者也不能幸免,有人感染甚至离世。

《在武汉》中,没有太多的旁白铺设,更多的是这样的细小片段。虽然来往的人要刻意保持距离,但相互之间也涌动着阵阵暖流。出租车司机陈杰也参加了志愿者车队,他们有一个联系群,群里随时加有需要的人进来,有需要他就会及时响应。他接过刚下班的护士,也接过叫不到车去医院的救护车司机。整个武汉市的服务都停了,真的是这些司机们撑起了“车轮上的生命线”。

《冬去春归》一起守望相助

由演员徐帆主讲的中国抗击疫情纪录片《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讲述了包括武汉在内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中国人,在困境中努力生活、疗愈身心、守望相助的真人真事。这也是首部由网络视频平台拍摄出品的中国抗击疫情纪录片。

历时月余,《冬去春归》摄制组分赴武汉、北京、上海、青岛、南通、昆明六地,以及乌干达和美国,跟随拍摄了疫情之下身处不同时空、不同风暴眼的普通人,主要人物和线索超过30个。全片共三集,以医疗、科研、后勤、生活四个角度为切入点,每集由相同角度下三个不同地方的故事组成。不仅记录了在重症病区与死神抢时间的白衣天使,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之后互相鼓励陪伴的普通市民;也记录了签下量产军令状的口罩工人、战“疫”一线不眠不休的社区工作者、历尽波折将防护物资送回国内的海外华人等众多普通人的故事。

“整个过程远比想象的困难。”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张伟说。尽管正式拍摄前已经做了各种预案,但真正拍摄时,仍会有突发状况发生。作为唯一进驻到一线拍摄的互联网纪录片团队,在拍摄沟通、设备选取、成员精简搭配,甚至防护工具和消杀用品补给等环节,都经历了全新的挑战。

在武汉常规拍摄时,要经常给机器设备和包套内外喷洒酒精消毒,但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和重症病人治疗室(红区)拍摄时,要用防水罩和保鲜膜将机器包裹严实,才能进入拍摄,而且设备进入后一段时间内无法拿出,院方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无毒(酒精浸泡或紫外线照射)处理或销毁。“设备器材很有可能成为污染物源头,像机头、麦克风套这样毛质物品拍摄完后会就地销毁”。

乐无穷

《英雄之城》纪实人文频道 腾讯视频 《在武汉》央视网与B站 《冬去春归》优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