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曼陀罗花(彩色钢笔画) 小调匙 微信群里看风景 红场情结 营造未来 “一根筋”导演 嗨!藏族的姑娘小伙
第19版:夜光杯 2020-05-27

“一根筋”导演

瞿新华

我认识上影厂的一位中年导演,他叫田铮铮。初次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锃亮的光头和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除了这两个外在标志性的特征外,还有一开口便是略带沙哑却始终保持亢奋声调的话语,我很容易记住了这个人。慢慢接触中,他在做事上“一根筋”的执著精神更成了他的内在标志。

田导做过副导演,演过戏,后来又独立拍过戏。两年前,上海曌盈影视公司成立,他被任命为总经理。公司第一部剧做什么呢?他想到了中华成语,随便翻开一本最普通的成语词典,洋洋洒洒便是五六千条,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经典成语。成语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瑰宝,是无可置疑的一个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作为精神食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成语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知识的宝库,能不能再进行新的开发呢?而影视的手段对进一步开发又有什么可能的作为呢?

田导带领公司团队开始了调研,发现全国打成语开发这个念头的人还真大有人在,如北京某影视公司拍的《中国成语故事》,摄制单位甚至名正言顺地将“成语故事”注册成了公司名,还有广东某影视公司拍的《成语故事》等,英雄所见略同。

他发现,已拍成的成语故事,基本以古装剧的样式包装,即以古人演古人的故事,这种表述方式的最大缺陷是跳不出原有成语约定俗成的窠臼,缺少新意,有新瓶装陈酒的嫌疑,因而很难唤起现代观众的观赏兴趣。

田导进而意识到,置于一个多元化的当代信息社会,中华成语如果仍然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传承的话,很可能在青少年中间产生一个接受上的“断裂带”。事实证明,现在的青少年接受成语的教诲,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机械的,缺少主动接受的情感动因和需求意识。所以,对中华成语的传承和普及,必须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要注入当代语汇,创造出成语新故事。

成语新故事的具体呈现是什么呢?田导开始了日思夜想。一次,他在小区的大门口偶尔听到了一对父女的对话,六七岁模样的女儿对父亲说:“爸爸,明天的家长会你要穿得漂漂亮亮的,记得哦。”爸爸问:“家长会又不是时装表演会,为什么一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女儿答:“穿得不好会被人看不起的,反正我们同学都这么认为的。”爸爸一时无言以对,满脸是茫然和无奈。

正是这次无心的围观,让田导的脑海中突然跳出“以貌取人”的成语。他灵光一闪:何不以现实的小故事来演绎古代的成语?这既接地气,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继而又进一步想到:何不干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把他们成长中的现实小故事结合成语来加以展现?中国的青少年人口有四亿多,未来的观众对象锁定青少年,目标明确,有利于市场定位,有利于把影视文化产品做精做大做强。

田导的想法得到了团队的认同,这种具有成语内涵的现实小故事正是在“断裂带”上架起的一座桥梁,成语新说,兴许就是一条创新之路。于是30集的微电影《成语新故事》经“一根筋”的田导边思索边完善如愿杀青了,并在东方卫视的哈哈炫动频道播出。“一根筋”的田导不想停下脚步,他想雄心勃勃地拍一千集《成语新故事》,即便有太多困难,也不改初心。他自信地告诉朋友们:这是一部不失中华成语的精神内涵又有现代人思想外延的影视作品,这或许也是一部以当代青少年成长的烦恼为标签的新影视系列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