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伏天吟 万物自得 听书 手段深邃,核心不变 重见图书馆 “桃花源”在哪里
第19版:夜光杯 2020-08-10

重见图书馆

(加拿大)简杨

社区图书馆打来电话,说他们已谨慎开门,我在三月前订的书可以来拿了。图书馆已关门三个月,我的兴奋一时难以名状。

和管理员通话时问了一句:“想照张照片行不行?你们肯定有不少历史性的变化的。”她干笑了几声,说当然可以。回想起来,她的笑不仅古怪,还有些尴尬。

不少人都觉得图书馆冷冰冰的,但我的感觉却相反。我每借一本书,它便会自动送来一封幽默的email,说:谢谢你借阅,这本书市场价多少钱,这就等于你省出了同等的钱。于是,当我在银行的存款并无增长的情况下,在图书馆的记录上,虚钱却呼呼冒进。

在我的想象里,自己会与另外一些前来拿书的人走到图书馆门前,排成间距两米左右的队,然后像朝觐一样鱼贯而入。图书馆很快就到了,设在露天,一个用黑布做的帐篷。长桌上摆着三个还书用的大塑料箱,管理员则躲在几米开外的门后。她是个高大的女人,戴着猫头鹰状的眼镜,衣着简朴。

连我在内,共有四个人等着拿书。她在一扇玻璃门后站着,看见人来却不敢靠前,等我们报上名字后才匆匆过来,把书放在桌上就迅速躲回门后。我原来以为能和她聊几句家常的,毕竟是久别重逢的老邻居。后来回忆这个交接书的过程,我却觉得它更像一场失败的幽会:一方显然事先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从那个迅速跑回玻璃门的背影看,在伊的眼里,人们就像狗熊或马蜂那样可怕。

拿书的过程如此短暂,吃了闭门羹的我只好在附近的公园消耗多余的精力。偶然与一朵大蘑菇相遇,我便把一本书拿出,当作比例尺比了比大小。对这本三个月前预订的书,我已失去兴趣。

一路行人罕见,仿佛因为睡美人碰了那个纺锤,整个社区都不省人事。但我知道,这不是童话,人们并没有沉睡,而是在躲藏,昔日那个宁静简单的世界已不复存在。

回到家里,我把两本书仔细研究一遍,然后意识到,它们之所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到,是因为两个原因。罪魁祸首当然是新冠。另外一个,这书是分别从两个小镇图书馆调来的。从小镇到我这里,不知几经倒手。所以,图书馆还随书送了一个新冠书签,提醒戴口罩、洗手、社交距离。但它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即每个人在拿到书的时候都会做的,就是像我一样,会用消毒纸巾把书的封皮封底都擦拭一遍。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们似乎变得特别多疑,这种多疑让我们失去了许多简单的乐趣。所以,看着眼前这两本书,我犹豫了起来。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新冠带来的变化,我特别头痛公众空间里各种各样的设限,只希望那个旧的生活秩序早日回来,能畅通无阻地行动和呼吸。对于疫苗何时能够问世,专家们颇有分歧,一到几年不等,也有说病毒会与人类长期共存,那么,图书馆的运行变化会持续多久呢?

也许我今后会给自己的外孙们讲述“新冠前”的生活。对那些不曾在图书馆坐过、没在一排排书架前找寻、对书香与静谧交织的特殊气氛感到陌生、没有机会用双手与书籍做亲密接触的人,图书馆会变成一个曾经的传说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