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我有一位40多岁的朋友,做事特别靠谱,言出必行,行之必果,从未有辜负他人之事,有次忍不住好奇问他,如此好的修养是如何炼成的,他简单思索了几秒回答说:七八十年代看金庸武侠剧、四大名著同名剧,还有《大侠霍元甲》、《聊斋》等,影响太大了,不自觉地会向这些影视剧中的正面人物学习,如果做出违背内心的事,会非常不安。
作为同龄人,朋友的观点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启发,我们在个性、审美、社交等方面,的确太像了,而且按照他的思路仔细地回溯,真能从自己身上看到过往影视剧人物留下的痕迹。作为有强大影响力的影视剧,所传递出的真善美观念,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不崇拜英雄,不能感受到真善美的光辉,那这个人长大之后内心肯定会缺失一小块东西。
像《聊斋》《画皮》等这样被标记为“童年噩梦”的影视剧,其实也是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作品,一个孩子会初步知道在害怕和恐惧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会发现悲剧产生的源头,会对人性的复杂有所感悟……成年之后回头看,会觉得这些影视剧其实也是在讲述真善美的力量,只不过是用了稍微深邃一些的手段,或者说用对假丑恶的批判,展示了真善美的可贵。
在不同的年代,影视剧在表现真善美方面,所讲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使用的技巧是不一样的,比如九十年代《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外来妹》等剧的火爆,宣告过去负责承担真善美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现实主义,观众在刘慧芳、李冬宝、赵小云等人物的身上,分别看到了女性、市民、打工妹等最为朴素与真实的一面,他们虽然是小人物,但和那些虚构的武侠人物不一样,身上发生的故事,口中讲出的语言,与社会上无数个小人物是一致的,他们身上所洋溢的那种乐观精神、奋斗力量,也给了当时无数观众以情感上的安慰与鼓舞。
进入21世纪之后,影视作品创作又发生了一轮新的变化,《集结号》、《风声》、《暗算》等一批好看的影视剧,让观众清楚地发现,它们与二三十年前看到的战争片、谍战片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这些影视剧中,敌人不再那么容易对付,胜利不再那么容易获得,正反面角色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呈现。制作水平的提高,让这些影视剧看上去节奏更快、气氛更紧张了,但它们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变,仍然在讲对善良的仰望、对信仰的捍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被冠以“新主旋律”称谓的影视剧,真切地让观众感受到了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会更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安稳。
作家周国平曾说,“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所使用的一切美好的词汇,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词。”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影视剧自然离不开对真善美的描摹与弘扬,故事可以换种讲法,影视剧的气质可以有所变化,但“真善美”这个价值核心,却应该是永远坚固存在的。
最重要的是展现世相之真、人心之善以及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