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伏天吟 万物自得 听书 手段深邃,核心不变 重见图书馆 “桃花源”在哪里
第19版:夜光杯 2020-08-10

听书

翁敏华

老来复归童年的事例很多。听书即是一例。早年选择听书,是因为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如今每每用听书代替看书,则是眼力渐渐不济,而亲昵书籍的心,依然未死。

平生最早的听书,可以追溯到学龄前。酷爱苏州评弹的父亲,喜欢带还没有上学的我,一起进书场。记得第一次去时,懵懵懂懂,还以为是去看戏呢。听书毕,回家,姆妈等在弄堂口,问:“戏好看吗?”我答:“难看煞了,一个人立起来,一个人坐下去,一个人坐下去,一个人立起来。”姆妈跟邻居们哈哈大笑。可爹爹锲而不舍,照旧带我同去,直到我开了窍,吴侬软语,浅奏低唱,慢慢地听出味儿来,慢慢地不可一日无此君起来。父亲有一把三弦,他会边弹边唱:“隆冬,寒露结成冰,月色迷蒙欲断魂……”很快,我们姐妹数人都学会了。可以说我们最早的红学启蒙,是《红楼梦》小人书与弹词《宝玉夜探》。

如今已退休,更值抗疫宅在家里。先有朋友散步时介绍听书的好处。开始还不以为然,想我好书还读不完,好剧还追不完呢!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交流起听《追风筝的人》的体会来,阿米尔如何如何,哈桑怎样怎样,我为自己插不上嘴而落寞。很想读,一时又弄不到书。

正在这时,老领导给我发来了“读书369”,在几百部古今中外名著中,《追风筝的人》赫然在目。大喜过望。于是我悄悄追听。追了些时日,朋友们正好争论起阿米尔诬陷哈桑能不能原谅的问题,我猛然插上嘴去,让她们惊喜不已。而我,也因此像是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评弹,听书又“不可一日无此君”起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的代表作《鼠疫》,早就想读,却因为自己从小厌恶老鼠,不喜欢看这“鼠”字,书都到手了,见满目都是这个笔画繁多的触气字样,竟合拢,放弃阅读了。这回,身处疫情,想该鼓起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语)了。再说,听书嘛,用耳朵,眼睛得以避开恶心字,好多了。正式听《鼠疫》时,不知怎么的先去看了一下听众留言,发现有一位跟我一式一样,也是从小就厌嫌鼠类,至今听书前还不敢看页面上的鼠形题图。我实在忍俊不禁了:哈哈,谁说知音难觅?承蒙她提醒,我也每次尽量不看那只黑鼠题图,还几次想给小编提建议:能不能换上迪士尼米老鼠的形象?米奇也好,米妮也行。

小说写八十多年前西班牙一个小城鼠疫流行,里俄医生秉持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夜以继日地救助患者。后来,他妈妈也协助儿子当上了一名志愿者,时时刻刻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她陪伴病人,也陪伴儿子,一边打着毛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的力量如许!记者朗贝尔是法国人,被封在了西班牙,一心想逃离。千方百计逃不出去,突然觉悟,追随里俄大夫当起了“逆行者”。小公务员格朗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连自己写的东西都让医生烧了,结果却一夜未死,医生里俄知道疫情出现了拐点。正当大家都松了口气,发病最晚的塔鲁,却在黎明前倒下。塔鲁是位写作者,性格阳光,为人有趣,他的日记后来为小说提供了许多真实素材。塔鲁因此得以在小说中永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