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农家鲜(中国画) 我的外婆 口罩,还戴不戴 光影之下,人性至上 古琴新风 夏天毛豆子
第17版:夜光杯 2020-08-31

口罩,还戴不戴

孙建伟

据说末伏的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可以逼走积存的寒气,打通平时不通的气血,甚至可以驱逐抑郁,所以末伏第一天下午,我决定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再不抓住“三伏”的尾巴,一年补阳气的大好时光就溜走了。说实话,疫情以来已经放弃了各种散步的机会,伏天“孵”在家里更是理直气壮,入夏以来还是第一次狠下决心。出门前,我习惯性地戴上了口罩。已经戴习惯了,五官似乎多了一“官”,嘴上没个“把门”的就觉得少了什么。有次上班偶尔忘了一次,竟然还来了一次加速折返跑。

我心情愉悦地走进公园,但见树木葱郁,湖水平静,和之前一进门就是各种乐声歌声人声混杂的喧闹迥异,感觉真正好。除了几个像我这样专程前来散步的,还有就是公园工作人员了。人实在少,又在空旷的公园,走了不久我就摘下了口罩。一圈兜下来,被一种声音(应该是某种运动)吸引,停了脚步。走近一看,是一个叫做“石锁协会”的活动点。进得里面,煞是闹猛。目测二十几平方米内,十几条热汗淋漓的汉子,年多花甲,集体赤膊,肌肉饱满,一边拎石锁,一边从中美关系讲到节约粮食,有人嗓门很大地回忆小时候吃不饱。我习惯性地注意到,没有一个戴口罩的,看来有点“触目惊心”。是不是他们身坯结棍,病毒不易侵入呢。进入盛夏,疫情一点没有收敛的样子。专家早就纠正了高温抑制病毒的说法,但人们已经不约而同不戴口罩了。除了地铁、医院、影院等场所的硬性规定,公交、超市、小菜场这些小范围人群聚集的地方,像我这种“一本正经”的属于少数派,甚至绝对少数。即便硬性规定的所在,进了门就摘下的也不鲜见。我观察了一下,马路上和公共场合戴口罩的多是年轻人,上了点年纪的大多“口无遮拦”。这个观察让我颇感欣慰,我的认知大概可以混迹年轻群体中。是不是年长者无畏,年轻者谨慎呢?其中的道理还是由公共卫生专家去探究吧。还有更小的谨慎者,我三岁多的孙女遇大人带她出门,就会习惯性地问我的口罩呢?然后还要检查大人是不是戴了。那天她爸爸逗她说不戴了,她很认真地回应,爸爸你要戴的,外面有感染病(这是年初给她戴口罩时跟她说的)。前几天看到国家卫健委专家说,按规律,入秋后就是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高发期,如果叠加境外输入和国内本土疫情,风险和严峻程度令人担忧。看来,这口罩还真是不能早早摘下的,虽然它并不万能,就当它是阻挡病毒的防身“盔甲”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