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陀区革命纪念地顾正红纪念馆升级改造后于7月1日重新开放,全景式地展现顾正红烈士生平事迹和“五卅”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顾正红(1905年-1925年),江苏滨海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起来的优秀工人代表,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925年5月15日,日商借故将内外棉七厂工人骗离工厂,并贴出公告关厂停工。顾正红组织工友冲进工厂与日商评理,惨遭日方枪击英勇牺牲,随后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像火山一样迅速燃遍整个上海,席卷中国。
顾正红烈士殉难处位于澳门路300号(原国棉二厂内)。1959年5月,塑建高2.5米的顾正红烈士像并立纪念碑。1989年9月,顾正红烈士殉难处被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2016年,顾正红烈士殉难处被公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30日五卅运动83周年纪念日,顾正红纪念馆在其殉难处原址建成开放。
今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进一步擦亮“赤色沪西”红色文化品牌,普陀区对顾正红纪念馆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建筑外观采用独特的锈蚀耐候钢材质,塑造出一组错动的立方体组合,结合四面悬挑等方式,创造出舞动的红色绸带,成为场馆最具标识性的形象特征。“红绸”将馆前休憩、馆内参观、殉难处通道往返这三个区域串接成一条连贯的变化动线,与馆内展陈信息巧妙嵌合,隐喻着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革命先烈们所走过的红色抗争道路。场地一隅,烈士塑像与白玉兰围合出的公共休憩场地,既揭示了在红色力量的庇护下所得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在红色革命主题与当代城市生活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对话。
据设计方介绍,之所以选择锈蚀后的耐候钢板作为建筑立面材料,是因为钢既代表着工人革命者的阶级特征,也代表着工人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有别于农民运动与知识分子抗争,工人斗争的战场就是工厂。钢铁作为工业建筑的常用建材,最能代表顾正红烈士的工人身份。通过设计的巧妙转化,锻造出“红绸”的锈钢不仅艺术感十足,也暗合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当代理念。尤其是钢所具有的力量感,烘托着顾正红纪念馆肃穆气质,锈蚀的表面带有的时间痕迹和沧桑质感也寓意着可歌可泣的早期沪西工人运动。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