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小小神农”识百草 暴增的来电 市消保委:上半年投诉9.5万余件 亲手干干农活  体验真实乡村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7-15

暴增的来电

吴强

数字解读是门学问。

7月12日,新民晚报第29届夏令热线开通,从8点半到11点,两个半小时接到5047个电话——然而,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一年前的7月13日,第28届夏令热线开通,同样时段,接到来电为1205个。

从1205个到5047个,同比猛增300%以上。众所周知,新民晚报持续近30年的夏令热线,主要是反映市民读者夏令高温酷暑期间各类急难愁问题的。两个数字一对比,岂非要吓一跳: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各类烦恼也同比增长了三倍多了?

有冷静的数字为酷暑的烦恼作证,似乎铁证如山,其实不然。

简单看是问题暴增,仔细看可能恰好相反:不是问题暴增,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暴增的缘故。

把来电多等同于问题多需要一个前提,即:2个半小时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去年如此、今年也是如此。但事实上,这个前提不存在,2个半小时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来电,更不能穷尽所有的问题。问题好比湖水,用小勺子舀,舀到的就少;用大勺子舀,舀到的自然就多。在这里,热线好比是勺子,正是因为接待来电的能力大大增加,勺子做得很大,因而得以反映的问题也猛增了。设想个极端情况:如果今年夏令热线只安排一门电话、一个接线员,那两个半小时恐怕接不了多少电话,但绝不可因此得出结论:上海老百姓的夏令烦恼,同比下降了百分之多少多少。

自然,打进热线,问题通过夏令热线得以反映不意味着问题已经或者必然得到解决,但至少完成了第一步:问题通过媒体得以被社会大众、被政府相关部门感知,进入了公众视野,并开始走上得到解决的路,或快或慢。近30年夏令热线的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个超大型城市,日新月异,又遇上高温酷暑,碰到各类问题烦恼,再正常不过。有了问题,能迅速、及时、更多被感知,并逐渐解决,恐怕正是城市软实力的一种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后两年夏令热线同期来电数量正是上海软实力发展的一个注脚,值得立此存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