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小世界 飞天梦(中国画) 口杯 鸡汤泡烧饼 那些不能忘却的援建回忆 吾友在成都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07-18

那些不能忘却的援建回忆

周瑟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重建。2009年,根据组织安排,我随队保障指挥部后勤服务,一直到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为响应中央和上海市援疆工作号召,我又先后3次带领保障团队前往新疆喀什,参加援疆前线指挥部提供服务保障。

记得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机管局接到市里安排,急需征调有经验的厨师去上海援建都江堰指挥部食堂工作。我闻讯后第一时间报名,希望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

经局里选拔,我带领第一批厨师到达都江堰,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刚到四川时,听不懂当地方言,经常因为两地对菜的称呼不同而买错,只能日夜揣摩,细心学习。由于当地没有煤气,烧的是煤饼炉,早起点燃,晚上封炉,炉子火势难以灵活控制,为保证能够按时开饭,我们请教当地农民、反复实验,按煤饼炉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方法。而面对时有发生的余震,大家一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即便遇到余震引起停电,我们照样点着蜡烛、打着手电,坚持把每天的餐饮服务工作做好。

食堂一开始只有一个电饭煲,后来我们申请到一个液化气瓶、两个炒菜锅和两台小冰箱,这便是我们的全部“家当”。厨房场地仅十几平方米,在这样简陋的“螺蛳壳”里,为了让同志们吃得健康,我们想方设法把上海的厨艺与当地的条件嫁接,精心编制菜谱,按照大家的口味,用四川当地的原料做出家乡口味的佳肴。上海支援都江堰指挥部的同志们每天工作非常辛苦,一年时间里,餐饮团队推出200多个菜肴和60多个点心品种,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

援助回来后没多久,因在都江堰积累了保障服务的经验,我被党组织派遣担任上海援疆前线指挥部餐饮服务组组长。

在新疆喀什,我常常第一个进厨房,最后一个离开。援疆指挥部日常要保障60人就餐,因临时任务就餐人数有时甚至会达上百人。从食材采购、菜品搭配、环境卫生,就餐服务等,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我们团队都会认真研究,详细制定保障方案,克服人手少、任务重、原材料受限等难题,为援疆指挥部工作人员带去“家乡味道”。

赴外工作期间,任务有大有小,但大中见细、小中见大。大到百多人同时就餐,我们的团队要完成采购、粗加工、烹制、清洁等工作,要保证菜肴口味与服务质量,更要确保食品安全,细微工作一样不漏。指挥部的同志们应急事务多,时常不能保证准时吃饭。一般我们都要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9点,周末不休息,高强度运转的工作外,我们团队因人、应时建立个性化服务方案,尽可能保证援疆干部回到指挥部都能吃到团队保障的热饭热菜,于小事中体现了满满的大爱。

近九年间,两次入川,三次赴疆,让我从心底感受到了对口帮扶的意义所在,明确了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脱贫攻坚工作虽艰苦,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援建工作虽艰辛,但也非常有成就感,援建期间的阅历也成为每一位同志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更有幸拥有这宝贵的人生经历和记忆,终生难忘!

见证过上海机关事务工作65道年轮的深刻印痕,始知来者之艰、今者之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