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查养老金有大字版了 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均回落 不算“倒黄梅”,可称“连阴雨” “城市家具”让城市更有“温度”
第2版:要闻 2021-08-16
静安寺街道设置107处公共座椅让市民游客有地方坐坐

“城市家具”让城市更有“温度”

镶嵌在拱门里的台阶式座椅

市西初级中学外的花坛改建后可供市民坐下休息

商家共享出自己店门口的座椅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在巨鹿路这条富有海派风情的小马路上,吸引人的不仅有路边的老洋房、特色小店,还有设置在上街沿的“城市家具”公共座椅,行人走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记者昨天从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获悉,截至8月初,该街道已在新闸路、愚园路、延安西路、巨鹿路等马路,设置建立(改造)了107处“有温度”的公共座椅,这些座椅有为老年人服务的扶手,增设了共享充电等便民功能,有的座椅中间还安放了花盆,让市民、游客“有地方坐”“坐得下来”“有意愿坐”,感觉温暖。

逛累了有地方坐

静安寺街道地处上海繁华的商圈,拥有愚园路、巨鹿路等一批具有海派风情的小马路,辖区内聚集了约3000家企业,每天约有10万名楼宇白领及游客在此工作、游览。经常有游客“吐槽”:“逛街逛累了没地方坐”。

调查显示,区域内可供游客休憩的“城市家具”确实不多。前不久,街道在全市范围率先开展了推进公共空间座椅优化试点,以“共享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的做法,打造出100多处公共座椅,实现“商圈有温度”“街区可休憩”。

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公共座椅,商务楼宇和沿街商户利用外摆位,在非高峰营业时间开放座椅;提升一批公共绿地周边座椅的品质,设计以人为本,在确保安全可靠、经久耐用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考虑多方位人性化体验,兼顾美观性和社交性;新增一批公共座椅,结合街区文化、园林绿化、艺术美化等元素,新建一批与街区环境协调美观、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彰显上海文化底蕴和精神形象的公共座椅,凸显街区生态艺术特色。

体现便利和舒心

镶嵌在拱门里的台阶式座椅、围绕树木设立的圆形座椅、连接花坛的桥式座椅……静安寺街道打造的公共座椅不仅是休憩空间,更是城市风景,不同的座椅形态各异,融合街区文化、园林绿化和艺术美化,更为市民提升了生活的便利度和舒心度。

在靠近居民区的休憩点,附近居民可以在此聊天、纳凉;在商场、购物中心周边的网红咖啡店等,附近上班的白领和路过的市民,可以不用在店内消费,也能坐着休息;在背街小巷等充满老上海情调的小马路,游客逛累了,可以在公共座椅上歇个脚。座椅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除了共享充电等便民功能,还顺应潮流生活习惯,能通过手机扫码,观看静安寺街道社区简介、红色历史以及弄堂文化等。

街道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引导发动社区单位和名人参与公共座椅的认领、捐赠、规划和设计,已有华东医院、白领驿家、上海戏剧学院、静安寺、计算机研究所等22家社区单位,以及吕其明、曹鹏、童衍方、黄豆豆、王苏等20位社区名人表示捐赠和认领意向,分别在座椅上留言寄语。由街道辖区内的商务楼和沿街商铺等组成的静安寺商圈联盟向联盟成员单位发出“共建美好城市,共享休憩座椅”倡议书,携手打造“可以坐下来的街区”,努力实现“小座椅、大关怀”,充分体现城市人文关怀。

票选十佳休憩点

如今,百处休憩座椅已“如约上线”,这些座椅形态各异,结合街区文化、园林绿化、艺术美化而设,既是一处休憩空间,也是一道城市风景线。8月5日,静安寺街道发起“十佳市民最喜爱的共享休憩点”(商户共享)投票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朋友们共同票选出10处“市民最喜爱的共享休憩点”。

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洪明铭表示,街道将探索建立公共空间休憩座椅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休憩座椅的日常巡查、清洗保洁及养护维修,杜绝失管失养,确保座椅安全可靠、功能完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