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凌示意图
祝融号火星车移动节点和里程 本文图片均由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近期火星车拍摄巡视区全景影像
■向着陆点以南方向累计行驶1064米
■6台科学仪器已攒下超10GB的数据
■圆满完成了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待日凌过后将继续探索之旅
本报记者 郜阳
掐指算算,到8月30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已经有100天了。今年5月22日,它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踏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如今,已经完成既定使命的祝融号火星车,仍然在那颗遥远的红色星球上,一步步刷新着自己的记录。
截至昨天,火星车向着陆点以南方向累计行驶1064米。目前,火星车状态良好、能源充足,环绕器于8月24日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对着陆区域成像,获取了1米分辨率影像。图像中,火星车行驶轨迹清晰。
你好 乌托邦平原
故事还得从5月15日说起——已经在火星上空环绕盘旋了3个月的祝融号终于要开始降落。
那天凌晨,搭载着祝融号的着陆平台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的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再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后,完成了“惊鸿一落”——随着一团尘埃被气流溅起,着陆平台的四条腿儿稳稳落在了乌托邦平原。火星也迎来了它的第一位中国客人。
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平原,放眼望去,满是延伸到天际的红褐色,零零散散的岩石、沙丘,撞击坑错落其间。平坦、广阔的乌托邦平原是“外星”访客造访火星的最佳落脚点之一,负4000米的海拔给了着陆器足够的降落时间,平缓的地形也大大降低了火星车的行驶难度。科学家认为,乌托邦平原可能曾是火星古海洋与陆地的交界面,有极大的探索价值。
着陆后的祝融号火星车没闲着,报完平安后,它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美景,迫不及待地“发了朋友圈”,和地球的家人们分享。
旅程 异星的千米探寻
5月22日,伴随着一阵略显嘈杂的电流声,祝融号火星车从着陆平台坡道缓缓向下。很快,4个车轮完全着地,它平稳站立在了火星表面。
由于火星表面岩石密布,多年的侵蚀导致火星表层土壤坚硬、里层土壤松软。这种土壤结构也使得火星车的车轮更易陷入其中。不过,祝融号早有准备——通过配备的主动悬架构型的变化,它可以进行“抬轮”和蠕动,即使在下陷后依然可以脱困。
仪式感当然少不了!开始长途跋涉前,祝融号与着陆平台合了一张影。在火星上“自拍”,得靠携带的“三脚架”——WiFi分离相机。将其投放到指定位置后,祝融号迅速跑到着陆平台旁边,在正面、侧面都拍下了宝贵图像。之后,火星车与着陆平台挥手作别,独自开始新征程。
都说,旅行中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行驶途中,导航地形相机每日对沿途地貌进行成像。地面飞控人员则会依据每日获取的导航地形图像,对祝融号进行视觉定位和移动路径规划,帮助它安全穿越各种地形。每每路过有价值的科学探测目标时,祝融号便会停下脚步,利用物质成分探测仪和多光谱相机等科学载荷开展详细探测。
要知道,祝融号的最大时速可达200米。可为什么100天,它才刚刚走过1000米的路?原来,实际工作中,必须将火星车的行驶速度放缓。这是因为火星车的速度受到车体可获得的能源动力的限制;同时,放缓速度有利于预留出足够时间以供火星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自主处理——这和马路上开车一个道理。
骄傲 在天上讲中国故事
祝融号的“朋友圈”里,分享了不少有意思的照片。细心的人们发现,祝融号的车轮在火星表面碾出了“中”字花纹。它的设计可不仅仅是为了留下“独家”印记,更重要的是测量火星车的行驶滑移率。
在祝融号的探索之旅中,滑移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火星车的安全。为了便于分析车轮是否在打滑,设计师在两个后轮上分别刻上了一个“中”字,车轮转一圈对应约1米。这样一来,通过分析车辙照片,测量两个“中”字之间的实际行驶距离,就可以判断出火星车是否行驶安全:是行驶在坚硬的、滑移率比较小的硬地面上,还是行驶在松软的、容易发生沉陷的沙地上。
精细科研中的人文情怀,可不止这一处。在收拢状态下,祝融号看起来下方上圆,寓意“达地通天”,契合有效载荷的任务使命;舱体为长方形,顶板为近八边形,是中国人“四平八稳”美好祈愿的体现。而在展开状态下,祝融号呈现“蝴蝶”外形,这是源于对被誉为最早飞行器的中国风筝的借鉴。
还有,仔细观察祝融号的“自拍”,你能从桅杆顶端的正中,看到一个用“九叠篆”字体写下的“火”字。
收获 大量数据和无限未来
来一次火星不容易,祝融号随身带了六种科学载荷——桅杆上有导航地形相机和多光谱相机,用来感知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矿物类型;桅杆下面则是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可以获取火星磁场与气象数据;还有次表层探测雷达,可以在行驶过程中探测行驶路线下的地表浅层结构;物质成分探测仪则可以识别火星表面的元素分布。
到今天,6台科学仪器已经攒下了超10GB的数据。虽然火星上没有5G和Wi-Fi,但兢兢业业工作的“好兄弟”环绕器还是保证了祝融号1米/秒的下传速度。等上近20分钟的时延,我们也能从祝融号的“朋友圈”里饱览红色星球的神秘。
事实上,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圆满完成了既定巡视探测任务。或许是火星魅力太大,加之对中国客人的友好——没有让祝融号遇到可怕的火星沙尘暴,这位“好奇宝宝”仍然兴奋异常,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它正按照“七日一周期,一日一规划,每日有探测”的高效探测模式,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接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但接下来,受到日凌的影响,祝融号被批准“休个长假”。9月,太阳将运行至地球和火星的中间,受太阳电磁辐射干扰的影响,祝融号与地球间所有的通讯都将中断。按计划,祝融号将暂停一切科学工作,仅保留“维持生命运转”的设备,进行定时“体检”,自动排障,等待日凌过去。
日凌结束后,能干的祝融号会继续探索之旅,为以后的深空探测积累更多经验。一直为火星车传输数据的环绕器也将转入遥感轨道,在继续承担中继作用的同时,还将担负起对火星全球进行遥感探测的任务。“哥俩”将继续努力找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之答。
对了,为了纪念我国成功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的印迹,成为世界首个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的国家,“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金银纪念币”也在“百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发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