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平平安安  篆刻 书店的告白 转角看见陕西北路 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这所叫“新民”的中学,一百岁了 煮书
第20版:夜光杯 2021-09-28

书店的告白

戴蓉

几年前我去北京出差,和做出版的友人闲聊,他问我来北京有何收获。我说最开心的是逛了五道口的某某书店,买了几本书。他用颇有点怜悯的目光看着我说:“下次你再来的时候,这家书店应该已经不在了,他们只是在勉力支撑。”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于是我的第一次造访也就是告别,只是当时我并不知情,只一味欢喜。站在那里的书架前,感受春风扑面的幸福,怀抱一本书如同拥抱旧友新知的喜悦就此成为记忆。

一家实体书店关门,原因十分复杂。这些年来,随着店租上涨,网上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传统书店的利润愈来愈微薄,处境也日渐艰难。除了盗版和网络的挤压,书店的市场定位不够准确,经营不善,盈利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关门的原因。书店一向是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地标,爱书人的朝圣之地。每次听说一家实体书店被迫迁往偏僻之地甚至完全停业,心里总是颇为黯然。那些风格严肃温暖,启蒙过我、让我沐浴过文艺之光的书店关张,对我而言真是件伤心事。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因为懒和考虑成本的缘故,我也常常在网上买书,算是间接挤垮实体书店的“帮凶”。然而无论是在长居的城市还是客途,只要邂逅一家合眼缘的书店,我还是会进去浏览,买上几本原价书,借此减轻一点我的愧疚之心。

餐饮店或百货商店歇业,停业通告往往理性简洁,而书店的最后告白往往可以写成一封缠绵的书信。不久前,微博上关注的几个爱书人,不约而同贴出一张书店门口的照片。“辛丑春,因近六十花甲,羸弱多忧,奈何子不承业又罹诸孽,故不再寻新址,店即关停,安度残年。伴圣贤书及读者襄助,三十余载,受益良多。一介尘民做喜欢且能安身立命之本乃人生一大幸事。书店渐远,记忆永存。愿文化殷盛,人能祥和。”这是北京一家名为“盛世情”的书店的“致读者信”。在附近的大学执教的友人评论道:“得悉关张,为之一哭。”她说自己在二十年间亲眼见证了这家书店的兴衰,眼看原址变成房产中介店面,附近的书店几乎全部搬到地下。

上海一家专营二手书的书店关门前,老板如此告知读者:“在停业以前,我们将把所有库存的图书,按成本价进行销售。这些书都是我们精心挑选来的,我们很乐于看到它们去到您的床头,而非一间满是尘土的黑屋子。在最后的两周里,抽得出时间的朋友,欢迎到书店来挑一些书,顺便道个别。”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这心酸的告白打动,让一些书逃脱“满是尘土”的命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