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平平安安  篆刻 书店的告白 转角看见陕西北路 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这所叫“新民”的中学,一百岁了 煮书
第20版:夜光杯 2021-09-28

转角看见陕西北路

陈宏

一个城市总有很多故事,上海这个风云际会的城市当然如此,地处上海城市中心的静安区更是如此。

如果追溯“静安”的得名,那要说到南宋年间就伫立于此的静安古寺,比上海建城的历史更早,如今在金碧辉煌的静安寺周边,多条地铁线纵横交汇,摩天大楼鳞次,这里是上海最高端最时尚的商业区。在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现代城市起源于外滩,自东向西逐步扩界,很快就到了静安寺,一条贯穿的轴线大道也从外滩向西延伸过来,旧时东边叫大马路(南京东路)、西边叫静安寺路(南京西路),拉出“十里洋场”。静安寺路沿线如鱼骨般扩展了多条南北向马路,长长短短,曲曲弯弯,沿马路又生长出一个个里、弄、街、坊,街面或是摩登商铺或是深宅大院,最终成就了上海高档的西区不夜城。陕西北路是其中的一条名头响亮的路,1914年筑成时叫西摩路,当时马路长度约一公里。

2013年,陕西北路经静安区人民政府向文化部成功申报,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从此这一公里路段就叫“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它同时也是上海六十四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这条百年老街至今完好保留着二十多处名人名居、优秀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建筑。这条老街也积累了1949年之后与城市共同发展、不断更新的文化内涵,出版社、学校、纪念馆等文化教育机构分布在街区老建筑中,在它与南京西路相交的路口,又构筑了新世纪初最繁华的梅泰恒商圈。

《转角看见陕西北路》是一部小说集,作者们是网络作家。中国的网络文学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发展成巨大的文化产业,拥有了数亿读者和上千万作者,与互联网改变生活一样,网络文学也改变了当今的文化生态。因为原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先生的缘故,从2017年开始,陕西北路上有了一个以网络文学为活动内容的文化平台,每月一期的“陕西北路网文讲坛”已经持续举办了五年,前来参与讲座和交流的网络作家近二百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网络作家协会是这个文化平台的发起单位。这部小说集正是在网文讲坛的基础上,邀约网络作家们撰写以静安老街区为背景的故事。小说集由四篇各自独立的中篇小说构成,写历史也写今天,将网络文学类型创作的特点加以发挥:《西摩路密码/刺白》是谍战文,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隐蔽在上海的中央特科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斗争;《遇见爱了》是上、下篇组成的都市文,以爱情故事为贯穿:来到魔都的新上海人、回归故里的老克勒,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弥漫在这个街区的生生死死、欲说还休。《心静即安》是职场文,四个从事心理咨询的职场女性,把创业起步选择在这片街区的梅泰恒黄金商圈,起起伏伏、磕磕绊绊,构筑一段人生经历。

文学是生活的写照,惯于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的网络作家们很重视这次创作实践,他们深入采风、走访街区、研读资料、反复修改,用他们独特的笔触书写这里的前世今生、这里的生活变迁。与此同时,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了解,对前前后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上海市民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希望这些故事给老上海人、新上海人带来共鸣。

这本小说集是个尝试,也是一次创新,祝愿作家们走出陕西北路后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本文为《转角看见陕西北路》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