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煮茶图(国画) 稿费轶事 “长眼睛”的绿藤 悬在心海的乡愁风帆
第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1-11-26

稿费轶事

□丁汀

作文是劳动,刊用应得报酬才有后劲。我历来不仅计较稿费,还统计稿费,估量、反思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从而验证自己脑力劳动的价值。

早在40年前,在农场的第一笔稿费2元钱(《解放日报·市郊版》),第一反应是给母亲,拜托农友交到母亲手里。母亲不明白啥叫稿费,农友只得说大白话:写文章赚来的钱。由于有了稿费的缘故,略微改善了农场艰苦的物质条件,故至今感恩稿费。因为有了稿费的诱惑,写作也有了长进。

作为曾经的知青,我回城后也有过不计稿费写稿、编书的情怀,奉献过真情实感的文章,甚至义务代人写序言、编校书稿,还帮着在知青农友的小范围里“众筹”出书资金3000元。然而,当我发现那个“群落”有点“武大郎”味道时,比谁都逃得快。而且,学会了“大言不惭”地索要稿费。

有一家公开发行、有售价的知青报纸,未经我同意,擅自删节转载我在《新民晚报》上刊出的整版文章。于是,就有了向主编讨要稿费的趣事,令其大跌眼镜:知青写文章,有得刊登就感激涕零了,怎会弄出个要稿费的?!一番讨论之余,无奈支付了300元才了结。其实,我要让这位大主编明白一个办报常识:刊用人家文章是要付稿费的,何况是擅自刊用,应该加个道歉才对。

为自己讨要稿费,似乎有点难为情。然而,有一次作为一本区级诗刊的责编,代辛苦的诗人们申请每人200元稿费,却惨遭下一次责编出局的下场。后来才知,是我破了人家名曰公益写诗的规矩。不过,我依然认为,好诗作应有稿费。

我也接受街镇级专刊小册的采写,2000元一篇四五千字的采访稿,印发个千把册不算差,无论如何,人家是晓得采写的辛苦而支付稿费的;也有为社区基层单位专刊编撰文稿的事,人家邀你作这个搅“脑浆”事的路子煞辣清:稿费、编辑费一个也不会少。闻此,顿有被尊重之感而伟岸起来。但凡有写作要求,却无稿费承诺者,我宁愿喝咖啡发呆也不付诸行动。我以为,作者的自尊和自信才是写好文章的基本保证。

我不大写诗,最多算个“半吊子”习诗爱好者,大多“打油诗”是在微信群里赚个吆喝而已。不过,前不久写的一首140行朗诵长诗“闵行医生”,是应朋友之邀为“白衣天使”而作,人家在“医师节”的视频节目上朗诵得激情澎湃,很受感染。到底是医疗机构尊重文字创作劳动,给了数千块稿酬,值!以后若有此类写作活,会继续写出人家愿意付稿费的作品。

窃以为,写作投稿须有稿费才会长进。至于数额多寡,倒是其次,有一份尊重就行。至于不要稿费到处投诗文之举,这是人家自娱自乐的兴趣爱好,是轮不到其他人置喙的。

写作既然是公认的脑力劳动,却还时常听闻有人希望写作人少得或不得稿费的咄咄怪事。殊不知,写作除了时间成本,还会有其他费用投入:电费、茶叶咖啡、零食或抽烟、纸张、打印乃至电脑等,没有付出能得到么?所以,作文者得稿费乃天经地义,何来“铜臭”之愧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