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海报
不少市民专程前来打卡 杨建正 摄
“侬这件丝绒套旗袍,老好看的,真额老搭这个景的。”
“侬迭只帽子也是特地寻出来的吧,羊毛的,跟这个灰色的房子配的呀。”
老南市,迎勋路和西华弄之间,藏着一条短小的江阴街,这几天它成了“新晋网红”。旗袍、礼帽、斯迪克,当然还有阿姨们的围巾和爷叔们的单反相机,几十米长的“民国风情”的街巷里,挤满了打卡留影的热忱市民。
“听说前几天王一博和梁朝伟在这里拍电影呀。叫啥来着?”
“叫《无名》。其实电影名字没关系的,说不定以后还要改的。主要因为这里是旧改地块,马上要拆掉了,所以快点来拍拍照片呀。”
有点意外
位于老城厢的“江阴街”,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不算太熟悉,至少有些人一下子会搞混江阴路和江阴街。但过去的三五天,这条已经完成征收的小马路“改头换面”,凭借满满的年代感,一下子火出了圈。在现场,你可以看到大包小包带着道具来拍照的中年人,也会偶遇提着拉杆箱对照着手机截图来取景的时髦男女。
原来,由上海博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程耳执导,梁朝伟、王一博、周迅领衔主演的谍战电影《无名》前几日在江阴街取景拍摄。帮助剧组在上海勘景并协调取景的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告诉记者,电影《无名》讲述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抗战形势也因此完全改变,中共隐蔽战线工作者舍生取义,为理想和信仰而战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所有取景地都选在了上海。六月份他们来上海看了一个月景,看了19处。最后选定了15处,包括江阴街、乔家路梓园、上海提篮桥监狱、中国科学院生科大楼等。”据悉,剧组在上海申请的取景拍摄地涉及9处保护建筑和3个区的旧改区域,江阴街正是其中之一,“原本安排他们到车墩拍摄,但程耳导演追求完美,希望能实景拍摄,也有节约成本的考虑。”
于是,剧组提前两个多月到江阴街,将这些已经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做了门面道具,复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街景。于是,年代感满满的国泰戏院、泰丰洋行、绸缎庄、诚泰印务的招牌,这几天密集地刷屏社交媒体。
也不意外
“躲”在打卡拍照的人群里的,有“本区域为征收地块,居民已搬迁”的大红色告示,有包上了青灰色外壳的公共厕所和没有被剧组好好打扮的蓝色彩钢板,还有零星已经被废弃在一旁小弄堂里的电影道具。穿着红色工作服带着头盔的施工人员,推着钢管或者木材偶尔路过,也丝毫不影响大家认真取景、反复拍摄的兴致。
其实,这既不陌生,也不稀奇。从早些年的松江车墩影视基地,到后来的人民广场地下步行街,从武康大楼到最近火热的北外滩来福士和前滩太古汇。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对面,永远不缺精心打扮的非职业模特,他们穿越历史、投入其间、享受创作。欢喜轧闹猛,大约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色之一,何况疫情之下市民都市旅游和空间怀旧的需求相当强烈。
“打卡”之后
“听说,这里先不复原(恢复原状)了,留给大家拍照,晚点才拆。”昨晚,记者向有关部门求证,也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鉴于市民高涨的打卡热情,剧组留下的置景将保留一段时间。也相信,随着《无名》明年上映,会有更多“宝藏”取景地被影迷挖出,成为海派文化的新名片。
其实,从田子坊到北外滩来福士,无论是整体保留,还是局部复原,上海市民对老建筑、老街巷、老物件、老场景的热忱,历久弥新。这是朴素的需求,也是商业的契机。眼下,需要城市管理者思考的是,如何在“老”与“新”之间做好取舍,寻找平衡。城市更新不能停,只有加快旧区征收步伐,才能切实改善居民居住和环境,但保留城市肌理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努力也不可少,毕竟老建筑除了打卡功能外,更应该为我们留存住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