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泉
河姆渡是个很好看的渡,舟楫呀呀,杨柳依依。河姆渡必是拥着姚江之水的,而姚江上的石灰桥则是近外婆的家了,我在桥上乘过凉,明月清风,乌篷摇曳。那时童年的我,不知清浅的姚江和河姆渡相连,不知代表东方文明源流的河姆渡遗址横空问世于姚江边。一个文明源流中诞生之人是如何地傲娇呢?我有点醉。我曾对河姆渡这温婉的名字进行考证,史纪纷纭,然我还是钟情为爱殉情的女孩儿在此姚江渡口化而为神,福佑宁绍平原和平安康幸福,人敬称“河姆”的典故。
我从河姆渡走到河姆渡遗址前,三块巨石垒成的门,阔大而古远,仿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的门楣真美,古人与现代人的审美完全存在于元宇宙之中,别无二致。河姆渡遗址挖掘出四个文化层,第一文化层于5000~5500年前;第二文化层于5500~6000年前;第三文化层于6000~6500年前;第四文化层于6500~7000年前。它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自宁绍平原越海直达舟山群岛,乃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令世人惊叹。飘香的稻子生机盎然,干栏式建筑足显智慧,双鸟朝阳牙雕更是爆款。它长16.6厘米,残宽6.3厘米,厚1.2厘米,线条优雅美致,寓意仙然飘忽,诚慧眼莲心也,足为河姆渡标识而享誉人世。既然宁绍平原出土美意延年、追求光明和自由的艺术,那么,温婉灵性的宁绍人酿出的酒也是温婉灵性的,然而我竟在咸亨酒店醉过。
宁绍平原很少战争,所以遗址中没有发掘出与战争有关的石刻或武器。人的生命只需要朝阳的飞鸟和添香的红袖。渡口的瞭望总因了晓风残月断肠人在天涯。
渡口依着的是龙泉山,它俯视着河姆渡遗址,闲看宁绍平原上抽穗的稻谷,纹彩的陶罐,莺啼的陶埙,如此的才情终究孕育出不世的圣贤王阳明、黄宗羲、严子陵、朱舜水。哲人大儒自有其沛然临世的机杼,指引文明前行的序列,这是东方文明源流的演进。“天下为主,君为客”民主思想传播者黄宗羲,“学以致用”的哲人朱舜水,疏离庙堂的隐士严子陵,皆学界翘楚,泽被千年。陆九渊的心学由王阳明完善、集大成后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据传其母孕间,祖母梦见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遂取名为“云”,他却五岁还不会说话,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改名“守仁”遂开口,甚奇。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读书做一个圣贤之人却是最重要的。他的心学教义“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被学界誉为中国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龙泉山上的四贤碑夯实了河姆渡文化的高峰地位,阳明书院标志着七千年以来宁绍原野上精神体系的又一丰碑。他的要义在于培育心中的良知向世界散发光芒,这和河姆渡天空上的双鸟朝阳的图腾本质是一致的。
从河姆渡至龙泉山皆有姚江环绕,捣衣声声,村姑袅娜。姚江边老宅的堂屋里,外公总看着院里的一棵冠盖如云的枣树喝茶不语,对我视而不见,他偶尔为之的是叫表弟钓来泥鳅加霉干菜让外婆烧给我吃,真极鲜极美。而我回上海向他告别的时候,他从昏昏的帐篷里支起身,眼里是亮的泪,他依然没有说话,看着舅舅领我出门。这个情景我记了几十年。外婆对外公极为不满,说他像小开一样最后都由外婆操持家事,我第一次见到外婆的时候,外婆在门口的河埠头洗衣。现在我竟然记住的不是辛劳的外婆而是一事无成的外公,那太不可思议了。我想,这外表静默不语而内心波澜壮阔的亲情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比幸福指数更深邃的宇宙因子。河姆渡遗址里的种子开花、鸟儿出壳,是多少温情催开的呢?!幻幻从法国巴黎回上海探亲的时候,我开车领她回了一趟故乡,一家人在姚江边留了影,衬着她青春脸庞的是青葱的龙泉山和遥远的河姆渡,只可惜外公外婆已经不在了,那石灰桥和老宅也因城建消失了,只是姚江还在,河埠头还在,河姆渡还在,双鸟朝阳的蝶形器还在,双鸟朝阳的指向还在。她感知非膏腴奢靡之地才是福地,有温情自由之地才是福地。
那是一个春天的季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行白鹭上青天。此与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山高水长的严子陵先贤是绝配。
在宁绍土地上,双鸟朝阳图腾催生的还有西子湖畔的断桥、兰亭曲水的流觞、会稽山上的甘霖、富春江边的钓台、鉴水云天的蝴蝶、天籁绝响的越声和陆游唐琬的钗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