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一念天地(中国画) 承认不懂又如何 卿本佳人 中国儿童文学的东风 中国第一批万吨远洋轮 旭日登临的魅力
第19版:夜光杯 2021-12-10

中国第一批万吨远洋轮

简平

在我认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届“船舶设计大师”称号获得者、江南造船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胡可一之前,一直以为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是1965年12月竣工交付的“东风”号。“东风”号曾入选“中国十大名船”,其建造反映了当时中国船舶行业设计、建造工艺水平以及船舶设备的配套生产能力,为中国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奠定了基础。但是,胡可一告诉我,若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载重量超过万吨的远洋货轮,当属“跃进”号。“跃进”号采用“三岛式”建造工艺,1958年9月船台铺龙骨,同年11月船体建成下水,1962年底交付使用。不过,很不幸的是,1963年4月30日,“跃进”号首航,载着13600吨玉米等货物从青岛港出发前往日本名古屋西港,第二天中午在苏岩礁触礁沉没。

让我更加惊讶的是,胡可一认为,其实,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既不是“跃进”号,也不是“东风”号,而是江南造船所于1921年交付的“官府”号,而且还不是一艘,是一批,同期交付的共有四艘。1918年7月25日,江南造船所与美国正式签订了建造四艘万吨级运输船的合同。8月9日,上海《申报》报道:“大约再过八个月,第一艘大货船当可下水。船各载重一万吨,此种大船固属中国境内从未造过,即美国造船局所已造者,亦无如是之大。”当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方要求这批万吨轮从原来侧重于战时运输变更为一般商业运输,江南造船所由此进行了全新的自行设计。胡可一在所著的《揭秘中国第一批万吨轮》一书中披露,这批设计图纸现存位于陕西省兴平市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1920年6月3日,江南造船所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轮“官府”号下水;同年8月3日,“天朝”号下水;次年2月23日,“东方”号下水,5月26日,“国泰”号下水。四艘远洋轮的载重量均超过了10000吨,排水量为14750吨,并都在1921年内开赴美国。值得一提的是,这四艘万吨轮所配的3000匹马力三胀式蒸汽机是江南造船所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轮船建造完工后试航时,测得时速达到每小时12.09海里,比合同规定快了1.59海里,令美方称赞不已。

胡可一在走访国内外众多专业机构和人员,并查阅了大量史料后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击沉的“阿肯色”号就是江南造船所建造的四艘万吨级运输船中的第二艘“天朝”号。原来,四艘万吨轮先是交付给美国海运委员会下属的应急船队公司,后来由总部设在旧金山的大来航运公司买下,用于北美至远东的木材运输。1936年,四艘万吨轮入列美洲-夏威夷航运公司,其中的“天朝”号改名为“阿肯色”号。1942年6月15日凌晨,“阿肯色”号装载约9000吨货物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西班牙港出发,驶向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晚上8时31分,当“阿肯色”号进入加勒比海的格拉纳达西部海域时,德国潜艇突然发射了两颗鱼雷,击中了“阿肯色”号的左舷,致使船体大幅度倾斜,在被击中38分钟后沉没。而另外的三艘万吨轮在二战中也均被征用参与战时运输,不少船员牺牲或失踪在炮火连天的茫茫大洋中。

我很敬佩胡可一的研究。他说,万吨远洋轮是近现代中国船舶建造历史中的里程碑,因此,清楚定义第一艘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万吨轮,以及其在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地位非常必要。我很认同他的观点:无论失败或曲折,我们应该更正面、更积极地去看待和辨别历史,从而达到反思、重建和再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