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张口 吞咽 戴耳塞 俄军第9师:用核弹拱卫莫斯科苍穹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1-12-20

俄军第9师:用核弹拱卫莫斯科苍穹

“顿河-2N”雷达站

第9师为发射井装填53T6拦截弹

第9师成立50周年庆典仪式

第9师官兵参加阅兵分列式

不久前,俄军实施了陆基反卫星系统的测试,震惊了世界。在西方军界眼里,他们普遍相信此举系俄空天军反导第9师(也称轨道拦截第9师,对外称75555部队)所为,长年以来,只有它承担国家空天防御任务,特别是莫斯科“空天壁垒”的强弱仍由第9师“说了算”。

来头不小

上世纪50年代初,能快速打击莫斯科的美国洲际核弹道导弹即将问世,感到威胁的6位苏联元帅联名致信部长会议,要求考虑反导问题。1956年,苏联在中亚巴尔喀什湖畔建设靶场,作为发展反导系统的第一步。1961年3月4日,试验性的A反导系统在此完成首次拦截,信心大增的苏联人立即以此为基础,在莫斯科近郊构建第一代战略反导系统,代号A-35,而操作它的正是第9师的前身无线电技术中心司令部(代号RTTS-81)。

1962年1月22日,苏联国防部四部成立RTTS-81,专管A-35,1965年初改隶莫斯科防空区反导部队司令部,1972年改称二部,1976年转隶国土防空军,改称反导部队司令部第二部。1978年5月,升级的A-35M战略反导系统服役,该部改编为独立反导(特种任务)第9军,总部位于莫斯科州奥金佐沃区的阿库洛沃村,1995年又转到莫斯科州普希金区索夫里诺镇索夫里诺-1小区,以便在1996年操作集成新式“顿河-2N”雷达站和拦截弹的A-135反导系统。

1998年10月1日,全军缩编为第9师,隶属第3特种航天防御集团军。2011年12月1日,俄罗斯组建空天防御部队兵种,担负全国、周边邻国和宇宙空间战斗值班,第9师加入第1特种防空反导集团军战斗序列。

以核制核

尽管高度保密,但第9师的消息仍能在媒体上偶露峥嵘。2012年1月21日,该师邀请退役老兵来索夫里诺营区举行建师50周年庆典,客人们乘车参观该师所辖03523部队维护的“顿河-2N”雷达站及51084部队驻守的拦截弹发射阵地,在保密的前提下感受部队发展的新面貌。2021年5月18日,现任师长谢尔盖·格拉布丘克少将率全师军官到索夫里诺-1部队俱乐部,总结冬训工作,并向驻守官兵赠送爱国主义书籍,祝福他们今后服役顺利。

目前,第9师下辖导弹预警中心、空间态势监视分中心和A-135战略反导系统,专职负责莫斯科地区反导防御,确保克里姆林宫等重要战略目标免遭敌核导弹袭击。依托先进计算系统,预警中心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对来袭目标的判断和定性,并将基本结论推给A-135,后者按照指令,组织特定拦截弹发射阵地在1分钟之内完成摧毁。监视分中心是2019年才组建,是从空天军第15特种任务集团军转隶过来,目的是同反导部队共享情报信息,对可疑太空目标实施监测,分中心组建头一年就对300余个太空目标进行常态化侦测。

A-135是全球唯一在役的战略反导系统,由KVP-135指挥所、“顿河-2”雷达站、数据链和井基拦截弹阵地组成,各阵地沿莫斯科环城路分布,形成“无死角防御圈”。

发射阵地原有51T6远程和53T6(亦称PRS-1)近程等两种拦截弹,但随着前者在2006年退役,第9师废弃了扎戈尔斯克、克林、努多利、纳罗-福明斯克等发射阵地,连配套的“多瑙河-3M”雷达站也撤销了,只剩下53T6低层拦截弹,可它的“厉害之处”是安装了火炬设计局研制的核弹头,弹重约9吨,初速3000米/秒,拦截距离100公里,拦截高度40公里,之所以装核弹头,是为了保证在外层空间摧毁来袭洲际弹道导弹,避免其对地面造成污染影响,这种“以核制核”的拦截思路着实“简单粗暴”。

第9师所属的“顿河-2N”雷达站由维克托·斯洛卡研制,它像截短的白色金字塔,高度超过30米,底座长达140米,上部平台长100米,巍然矗立在索夫里诺区,侧面安装相控阵天线,可以全自动运转,持续监测4万公里高度以下的空天形势,同时跟踪100个弹道目标,可对战斗部进行分类、引导拦截弹摧毁来袭目标。雷达站哪怕遭遇导弹袭击,也能独立供电供水致冷,战斗编组人员可使用备用水和食品坚持工作。

近几年,俄国防部加快第9师换装,尽快把A-135反导系统升格为A-235,它的“眼睛”换成了“冻原”系列卫星和“沃罗涅日-M”雷达,指挥远中近多型导弹,其中高层拦截弹最大射程1500公里,射高800公里,中层拦截弹射程也有1000公里,拦截高度120公里,这都是别国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拦截弹不再用核弹头了。俄军事专家克努托夫认为,“新拦截弹会像子弹一样从井里发射出去,因为提高计算处理能力,它们的准头要高得多,或许赫鲁晓夫当年吹嘘的‘用导弹打中苍蝇’将变成现实”。

常立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