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世荪
“着”字在现代汉语里仍有“穿”的释义,譬如说:穿红着绿、吃着不尽,但单独拿来当及物动词用的情况已经少见,普通话一般不会说“着了件衣服”或“着了双鞋子”;然而上海话有时就是这么说的,譬如形容一个人新衣旧鞋的混搭穿着可以说:“伊上身着件新衣裳,脚浪袜子也呒没着,直接着双旧皮鞋”。这当中的“着”,读若上海话“扎(入声)”,而非普通话的zhuo音。
上海人说“着睏衣裳(睡衣)”、“着湿布衫(陷入困境)”、“吃着赌嫖烟(旧指各种恶习)”、“好女勿着嫁时衣(不依赖父母)”、“吃勿穷,着勿穷,算计勿通一世穷”,其中的“着”都要读入声“扎”音。
在古代汉语中没有“着”字,它是从“著”变化笔形衍生出来的。“著”原本就有“穿”的含义。宋代《类篇》注曰:“著,陟略切,音芍,被服也”。唐代《南史》写刘琎敬重其兄长:“兄夜隔壁呼琎,琎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后应”,意思是这个刘琎敬尊崇古礼以至刻板,睡衣睡裤不穿戴整齐,非但不能见哥哥,连隔墙应答也属不礼貌,一定要下床穿好衣服才能叙话。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诗句:“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明代沈明臣《云阁薄边功三首》诗句:“但拜封侯印,何曾著铁衣”;“著铁衣”都是指穿戴铠甲。
还有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道:“(钦差少师)著了小服从胥门进来了”;“著小服”表示轻装简从、微服私访。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说:与穿着有关的“著”字,近代俗写作“着”,以别于读zhu的“著”;到了近代“著”“着”已分为了两个字。
那么,这个和穿着有关的“著”读什么音呢?《现代汉语词典》标注为zhuo;但在古代,它的读音和上海人口中类似“扎”的读音很接近,即《类篇》中的“陟略切”。对此,王力先生也有相关的论述:“‘附着’的‘着’和‘着衣’的‘着’,旧读不同。前者读直略切,浊音入声;后者读张略切,清音入声。今吴粤等方言里,此二义读音不同,普通话则无别。”“陟略切”或“张略切”就能切出现在上海话入声的“扎”音。
这个从“著”字里分身出来、被上海人读若“扎”的“着”字,在上海话中还有两个常可听见的用法。一个是“着棋”。凡是下棋,上海话一律讲成“着棋”:着象棋、着跳棋、着四国大战;这比该释义出现在普通话里时要简洁明确得多(普通话有zhuo、zhao两种读音)。另一个用法叫做“着腻”,就是勾芡。上海人用来使菜肴汤汁稠浓的淀粉不一定来自芡实,可以是菱粉、藕粉,甚至是面粉,总之能让烹饪的食物呈现浓厚、黏稠的色香味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