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金兔迎春  (剪纸) 老皮匠 羽绒服 兔年谜话 欲把小笼比丽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 年年有鱼
第13版:夜光杯 2023-01-30

年年有鱼

陈丹洁

过年是从摸鱼开始的。鱼是青鱼,一尺多长,七八斤重,一条条整齐地码在摊着塑料薄膜的地上。

鱼头保持着同一水平线,鱼尾参差不齐。肥圆的鱼显得矮胖,细窄的鱼显得瘦长。它们有的翕动着鱼鳃,有的拍打着鱼尾,有的扭动着身躯,塑料薄膜上很快留下湿漉漉的水痕。它们发出的扑腾声响亮清脆,震得屋子上方红色的拉花左右摇晃。

拉花从屋子的中心出发,向东西南北四个角落一路延伸,每个角落都以一个红色的灯笼为终点。屋子很大,可以放下数百张椅子,屋子进门处,贴着一块铅笔盒大小的白色牌子,写着:会议室。

此刻,屋内所有的椅子都挨墙摆放着,腾出了中间宽敞的空间。我站在屋子后方的人群里,穿着簇新的花布棉袄,心里默数着鱼头上方标注的数字。我是个极爱吃鱼的小孩,在我刚会拿筷子时,就能从厚厚的鱼肉中挑出尖细的鱼刺,无师自通。为此,父亲惊讶不已。

我始终觉得自己对鱼的偏爱是源于不知从哪一位大人口中听来的“吃鱼聪明”。我对聪明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在我眼里,聪明可以获得邻居的赞赏,可以博得老师的青睐,可以赢得伙伴的尊敬,聪明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那时的我住在南廊棚的巷子里,五月闻榆树飘香,九月看银杏落果。那是镇子上最古老的巷子,保留着乡里传统的习俗。

过年发鱼,是父亲单位里的传统。家里刚喝过腊八粥,父亲就会笑着对奶奶说,单位里捞鱼的船已经下江,今年的鱼会比去年的大。鱼有多大,我没概念,我看见的鱼,都切成了块,晶莹丰润的鱼肉铺上了白花花的细盐。父亲拿回家的鱼会被切成鱼块,一半送去奶奶家,一半留着春节里我们自己吃。

年年有鱼是过年的口彩,也是过年的口福。小时候巴望过年,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吃到大块的青鱼。听父亲说过年捕到的鱼最大的有十几斤,赛过一个满月的娃娃。我问父亲这么大的鱼是被谁摸去了?父亲笑着说,年脚里分的鱼其实差不多大,单位分之前都是称过的,出入也不过几两。为了防止大家有比较,暗地里嘟哝,所以用摸号的方式。给鱼编上号,写在纸片上,放在空盘子里,让职工们各自摸,摸到几号就拿几号鱼。至于十几斤的鱼,当然是直接送进单位食堂了。

我眼前霎时浮现出一口大大的铁锅,在滚烫的炉灶上沸腾着雪白的浓汤。我突然好想长大,能和父亲一样可以坐在单位的食堂,品尝那条未曾谋面的鱼王。

父亲没有带我去食堂,却带我来到了摸鱼现场。作为县里第一个拍广告片的小孩,我的出现受到了大人们的热烈欢迎。其实,我的出镜只有一分钟,动作也极简单,就是坐在年夜饭的桌子上用勺子舀了一勺汤。正是这一分钟,轰动了县城,因为这是县里第一次有乡办企业邀请电影厂来拍广告。

我像星星般被笼罩在众人好奇的眼光中,面对他们的热切提问,我只记得那盆在镁光灯下水色闪动的鲫鱼汤。而我所做的,不过是喝了一勺汤,滋味与家中的没有区别。我更爱现在眼前欢腾的景象,大人们快意地摸着手中的纸片。

总有一条鱼儿会陪我回家,它用生命成全了我对年所有的期盼,滋养了年少的光阴。新年胜旧年,成长路上,无鱼不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