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揆
朋友、恋人、夫妻之间发生龃龉是常事,往往是一方希望另一方改变,如不成,则会找茬、吵架等,不一而足。
有人献言:如果你想改变别人,最好的办法是先表示出愿意改变自己。此话有理,要改变自己,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特别是当一方亟需保持关系时更是如此。
我经历过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当年一位叫杰姆的同事和女友是通过某婚恋网站认识的,杰姆在网站上自我介绍比较内向,不爱跳舞,不喜欢参加聚会。他的兴趣爱好是游泳、打游戏以及在家弹吉他。
开始的时候两人相安无事。两人有很多的共同点——年过三十,大学毕业,他们喜欢回忆以往的趣事,周末去郊外远足,到“农家乐”吃饭等等。一次,女友要杰姆一起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还有一个艺术展览的开幕酒会,杰姆不愿意去,她终于对一个人参加本应两人同去的活动感到极为不快,两人开始嘀嘀咕咕了。
终于,杰姆也感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他觉得要维持两人的关系必须要作出一些改变,而作出改变的一方应该是他自己。所以,那年10月下旬,他决定和女友一起去参加朋友家的派对,还兴致勃勃地戴上了面具去。
有人对于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做过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并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能做到。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参加实验的人和他(她)的恋爱对象一起进入实验室,他们被要求在题板上把自己的品性,例如有创造性,喜欢运动,聪明好学,有幽默感,爱好音乐等一一列出,然后他(她)的恋人离开实验室,请一位异性的陌生人进入实验室和参加实验者交谈。
陌生人看到某项品性是实验者排在最后的,然后按照专家的约定把这项品性挪到最前面,比如说“爱好音乐”,称“爱好音乐”对他(她)十分重要。然后,恋人回到实验室,按照事先约定告诉参加实验者某项排名靠后的品性对他(她)来说十分重要,接着,参加实验的人被要求重新排列自己的品性特征。
有趣的是,参加实验的人大都把恋人(而不是陌生人)看重的品性排列到了前面,显示他们非常在乎恋人怎么看自己,而且自己也愿意按照恋人的希望去做,使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好。实验还显示男人比女人更愿意适应对方的要求。
重要的是要改变最为困扰恋人的事,这些事可能是极为琐细的,比如说把穿过的袜子随便扔在沙发上,可能会触发双方大吵一场,而“大吵架”的内容和“扔袜子”本身并不十分有关——生活中这种情况太多见了。
有时候,你为迎合恋人作出的改变,哪怕是积极的改变,却反而招致对方对你的不快,因为他会觉得原来熟悉的“你”忽然不见了。至于杰姆和他的女朋友之间也发生了有趣的事,当杰姆变得会交际,愿意和女友一起去聚会,他的女友也变得喜欢运动了。他们结婚后,我和杰姆的太太在一次公务活动时不期而遇,她告诉我已经学会了自由泳的换气,可以去深水游泳了,她说:“杰姆愿意为我作出改变,我也要学会他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