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
咏梅(摄影) 锺书先生的“姓钱”趣话 你知道徐家厍么? 茜茜公主 少年阿黄 八年与两句
第13版:夜光杯 2023-03-22

你知道徐家厍么?

吴少华

最近,在漕溪北路158号新落成的徐家汇书院红遍了上海滩,这座由原徐汇区图书馆华丽转身的艺术宫殿,让我们领略别样的图书馆风采的同时,更使徐家汇增添了一个文化亮点,可圈可点。

徐家汇书院的“徐家汇”,无疑是源自徐家汇地名,这是上海滩人人皆知的地方。如果我要问徐家厍在什么地方?可能知道的人就极少了。告诉你,徐家厍就是徐家汇的前名。徐家汇的地名因徐光启而得名,徐是我国第一位引进西方科技的杰出爱国科学家,也是最早将西方教义引进上海的人士,他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据民国《法华乡志》载:“徐光启葬其父徐思诚于三水汇接处西侧,并在墓旁结庐守制三年,徐死后亦归葬于此,其后部分家族成员由南市迁来定居,初名徐家厍。”厍,字义同村或舍,徐氏家族从老城厢初迁此地,周围就是田野风光,称厍是很贴切的,上海地区习惯将村落称为厍,例如南京西路的王家沙(厍)。后来徐家厍人口渐增,渐成小集市,已不适宜称厍了,于是依据蒲汇塘、肇嘉浜和李漎泾三水汇合的地形,改名徐家汇。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法国传教士南格禄在徐光启墓东侧筑天主教堂。徐家汇作为上海西南门户的崛起,得益于太平天国战争,其时为避战火,人们纷纷移居于此,从而使徐家汇迅速成市,发展成上海的重镇。同时,它与市区交通联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先农耕时代的水路交通已严重阻碍了发展,于是发生了由水汇转为陆汇的格局,在历史上共从市区向徐家汇造了四条马路,这在上海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南向上海推进,上海县与租界订立联合防御协定,并同意租界当局在界外修筑马路“以利军行”。清同治三年(1864年)英租界率先沿着李漎泾筑了一条从静安寺至徐家汇的路,称为“英徐家汇路”。1914年法租界扩张时,即以此路为华法分界线。1921年法租界将此路更名为“海格路”。1943年租界收回后改“华山路”。法租界为啥要改路名呢,因为法租界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也沿着肇嘉浜路北岸,由老城厢西门外至徐家汇筑了一条路,称为“法徐家汇路”。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治理肇嘉浜这条臭水浜,浜北的徐家汇路绝大部分融入新筑成的肇嘉浜路,仅留下了肇周路至瑞金二路那一段了。

另外两条通往徐家汇的路都是华界筑的,现在知晓者可能也不多了,一条叫斜徐路,1914年筑的,因起自斜桥至徐家汇,各取首字得名,它是沿着肇嘉浜南岸而筑,它与浜北的徐家汇路平行,成为南市华界通往徐家汇的通道。解放后,自1954年后历经多次城市改造,如今只剩下鲁班路附近一小段。上海华界于1914年还修筑了一条通向徐家汇的路,那就是斜土路,它自南市斜桥起至土山湾,故称斜土路。在民国时期,斜桥地区附近有南火车站及半淞园,土山湾与徐家汇是一体的,连接这两个地块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岁月荏苒,徐家汇早已今非昔比,将这些历史细节翻出来,是让我们能更好地说好上海的故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