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文
买书与淘书,一字之差,意义大不同。
年轻时有买书癖,经过书店、书摊,两眼发光,不把囊中之钱花完,不轻易离开。因迷恋武侠,把金庸、古龙所著小说,全买了。古龙小说买了五六十部,后来发现《怒剑狂花》《那一剑的风情》《边城刀声》系其弟子丁情冒古龙之名所撰。结识台湾武侠小说家于东楼,于先生外号“天下第一枪手”,据其自述,他几乎替台湾所有的武侠小说家都代过笔,古龙有几部小说写至一半,或只开了头,由他代笔完稿。古龙小说良莠不齐,便是这个缘故。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作家西德尼·谢尔顿的《假如明天来临》一时畅销,随即兴起“谢尔顿热”,笔者见一本买一本,先后买了译林版的《众神的风车》、春风文艺版的《魔鬼的罗网》与《特殊使命的女人》,后来一读,是同一本书。《镜子里的陌生人》《明星的坠落》与《罪孽的诱惑》也系同一版本。
可见那时买书有点盲目,有点匆忙。至90年代中期,家中所藏中外名著、文史古籍、武侠侦探、散文小品等已逾16500册,单辞典类达七八十种。
静夜里,坐拥书屋,一本一本细细打量,不由得顿生感慨:有位好书者曾引笔者观其书斋,藏书规模伟哉,问其最喜哪几本?再问该书妙处?回答支支吾吾。扪心自问,我也不如此吗?家中藏书精读仅五分之一,实在愧对满屋藏书。由此想到:一是把应读的书尽量补读;二是把不常读的书与名家签名本捐赠出去;三是今后买书一定要仔细掂量后才出手。
以后二三十年里,我变买书为淘书,所谓淘者,即精心挑选,斟酌再三。先读目录,再看前言后记,挑出一两篇文章仔细品味。凡有新观点、新史料,或视角新颖或文采斐然,可反复诵读,并值得珍藏者,才带回家。
淘书也如访书,在书林中寻觅良师益友,在史海中惊喜意外的风景。最喜欢走进小书店内搜寻,那架上的书一本挨着一本,亭亭玉立而各具风韵,或素面朝天,或旖旎靓丽,或跌宕起伏,或耐人寻味。吾顾盼自如,寻寻觅觅,不觉书香扑面,逸趣横生。容笔者列举一二,一本是史式撰的《我是宋朝人》,作者以随笔样式叙述两宋重大政治事件:赵匡胤立国大计、赵光义杀兄篡位、宋仁宗满朝君子文臣、王安石变法引出的后果、北宋灭亡的千古之痛、是谁害死了岳飞、贾似道的误国与文天祥的殉国……文字活泼,挖掘深入,且又旁征博引史家未发现的新史料。另一本是吴鉤的《一个宋粉的宋朝观察》,此书避开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从北宋的生活趣事娓娓道来,宋朝拆迁与“黄金周”,宋朝酒店与“公务用车”,宋朝兴盛的美味佳肴,王安石变戏法,苏东坡做广告代言人,宋朝的足球与女相扑表演,文末列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宋朝人物,资料丰富而文笔诙谐,捧起一读,便爱不释手哉。
有的书揭示大家认同的史实背后的谜底,如《汉朝被掩盖的真相》;有的写人体的历史学别出心裁,如《身体的媚术》;有的写小人物命运,如《活在洪武时代》;还有的文字精致而布局巧妙恰似苏式园林,如《寻芳记》。好书各有其妙,妙趣各不相同。
淘到的好书,自然不止这些,若一一道来,怕诸君读而生厌,就此打住。总之,淘到心仪之书,仿佛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出望外,此谓淘书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