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瑢
在家乡太原,早前传统喜宴,发喜帖多具父母之名,以示尊重。男女双方各自购买心仪的贺卡,右下方落款父母姓名。如今革故鼎新,多由新人自己邀约,更随性自由。
闺蜜大婚,全程没有司仪主持,无婚庆公司,大事小情均由新郎新娘自己操办。喜宴的嘉宾也多以新人双方的好友为主。亲戚只一桌,且男女双方合坐。习惯了传统式婚礼的人,总觉过于大而化之,不够郑重。
女友科班油画专业,婚礼前几个月前便开始着手准备。自己制作横式喜帖。四折纸卡打开,从右至左,一对手绘情侣剪影,肩并肩形影相附,默然相视,接着是新人近照,笑眯眯牵手。背景为老北京四合院。
喜帖合闭,正面一个红“喜”(男方家是双“囍”)。翻看背底,一幅手绘小图。红墙黛瓦,小庭春院,远远的天边白云朵朵,好一个大晴天。
细心之人沿喜帖的折痕处细看,会发现一段石板路。土色小径由浓渐淡,更淡,缓缓延伸至四合院的木门台阶。浑然一体的小径边上画了张木床,老式雕花,画面变得热烈,色彩饱满浓艳。
喜帖里面另夹有一张淡粉色活页纸,这是专门用来书写文词的空间。创意新颖而无可挑剔,因为并不具名,倘若不很熟识之人接到此帖,一时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是将传统喜帖的写法改良变通——装喜帖的信封寄件人右下角处有一行小字,标注有父母尊姓大名。
喜宴这日,宾客纷沓而至,人人手持喜帖。双方父母先登台简短祝福献词,继而作自我介绍。新人立在一旁做同声翻译。满场宾客先是错愕惊诧,很快演变为惊喜,频频交口称赞。
想当初,女友征求意见。我说,喜帖上不具父母姓名,似乎欠妥?女友笑笑,此刻方才恍然。
若在这样一张喜帖上印制以往样式文句,美感顷刻荡然无遗,反倒变得莫名其妙,好像生出双臂的维纳斯。
因为一张喜帖,喜宴也变得焕然,让对婚姻素无兴趣的我,不禁心生向往起来。
再把喜帖摊开,内页一边中文,另一边英文(新郎是老外),蝇头小楷写着“某年某月某天,偶遇不觉几载,友谊升华为爱……”落款诚邀见证,分享幸福喜悦。
心头一阵暖意袭来……
婚礼因为完全由新人亲自筹划,从首至尾,事必躬亲,无需劳烦父母长辈。忽听得边上有人嘀咕,“人生大事,如此随性而为,能办得好?”
来时注意到,新郎新娘手中各自持有一张纸,流程一二三,时间地点人物,了然于胸。女友跟我咬耳朵,“已经预演彩排了好多次……”是志在必得的口吻。
新郎新娘年纪相仿,不过三十而立,有人疑惑,年纪不大如何能知晓那么多繁文末节?女友莞尔,“互联网时代的婚礼,穿花纳锦,目不暇给,我们不过是各取所需再重新组合而已……”
婚礼模式新派,但迎娶礼节完全遵照旧俗。竹筷(快乐)、苹果(平安)、绸料(稠子多孙)、绣鞋(和谐美满)、五谷(富裕)、火盆(日子红火)等一样不落。
新娘当然少不得要吃饺子——在山西,女儿出嫁前夜,母亲要亲手包饺子。待午夜十二点一到,下锅煮饺子喽!这饺子尽可能包得小而再小,新娘几周岁,吃几只,包大了怎么吃得下?吃过这碗离娘饺子,母亲就算把女儿交给婆家了。
女友凡事追求完美。婚车朝酒店方向行进,一路不断提醒副驾驶位置上坐着的伴娘“丢硬币”,太原人管这叫“撒帐”,寓意驱邪避祸,保佑新人幸福平安。
婚礼的高潮出现在尾声。新人分别赠送“诞生玩偶”给双亲——新郎手里是一匹马(属马),新娘手里则是一只猴(属猴)。玩偶的重量也讲究,恰好是新郎新娘出生时的体重。玩偶的画样也出自女友之手,独一无二高定款。
当玩偶分别被交到父母手中,大屏幕上出现“感恩”字样。耳畔掌声伴随着祝福如潮来袭。一双双眼睛凝视台上这一幕,我的眼眶里汪着泪却浑然不觉,直至此刻想起,仍感动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