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自强不息(书法) 村妇函函 春鲜食小鱼 四季如“春” 奇妙的博物馆 菜市场里的市井气
第13版:夜光杯 2024-05-18

奇妙的博物馆

简平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气势恢宏、包容万象的大型博物馆,令人震撼,但也有不少奇妙的“小众”博物馆,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不说别处,光在上海,我就去过很多这样的博物馆。宝庆路上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里,有中国第一架音乐会用的大三角钢琴,1921年由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指挥梅百器购于欧洲,在上海交响乐团服役至2014年;另一件藏品是1929年梅百器指挥录制的西班牙作曲家德·法雅《爱情魔术师》唱片,这可能是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录音,也几乎可以肯定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交响乐录音。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前身为徐家汇观象台,建立于1872年,是中国唯一的百年气候站,镇馆之宝是曾经的观象台台长能恩斯手绘的“台风眼”,博人眼球。北蔡镇上的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可以看到目前唯一存世的一条完整的海鸥双反相机传统装配生产线。走进延长西路上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脚下那座由铁吊铁环、青石板和麻条石垒成的地下宫殿,保存着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位于武定路的元利当铺旧址博物馆,是上海现存唯一的一个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当铺建筑,博物馆里收集了不少老当票,张张都如“天书”般难以辨认,为了“防伪”,当时的当铺有自己独特的专用异体文字,形成“当字体”……这些博物馆的奇妙在于“眼见为实”,“百科全书”里的文字统统变成了一目了然的实物。

有两个奇妙的博物馆让我特别难忘。

一个是位于枫林路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这里是昆虫的世界,人们可以了解到昆虫的起源、演化、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中国昆虫区系、昆虫种类的多样性以及昆虫文化。在“昆虫生命厅”里,跟随地面上的昆虫标记,就进入了五彩缤纷的“时空隧道”,可以穿越几十亿年的时空,经历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漫长演化历程。原始昆虫出现于显生宙古生代志留纪时期,距今已有四亿多年,而有翅昆虫出现于石炭纪时期,也就是三亿六千年前,可谓是动物界最早的飞行家。最让我惊艳的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的蝴蝶”的海伦娜闪蝶,有着绚丽的金属般的光泽,全身呈紫蓝色,前翅两端则有深蓝、湛蓝、浅蓝的变化,整个翅面犹如蔚蓝天空中所镶嵌的亮珠,在光线映照下会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物理现象,美得那么壮观,如梦如幻,熠熠闪光,似乎把世界都给照亮了,所以又称为光明女神蝶。徜徉在昆虫生态园和昆虫温室,那种与大自然交融的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另一个是远在伊斯坦布尔的纯真博物馆,那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建立的。这家博物馆的奇妙之处在于出自他撰写小说时的突发奇想。《纯真博物馆》是一部充满柔情和伤感的爱情小说,男主人公爱而不得,无法忍耐的思念让他开始收集起所爱之人的一切。作者在写作时觉得这既是小说中的故事,也是伊斯坦布尔的现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值得尊敬的,这些日常物件需要留存下来。这并不只是对过往的缅怀,关键在于我们所保存的东西是那些从未被视为重要,但却代表平凡的日常生活品质的东西。”于是,帕慕克买下了老城区贝伊奥卢区的一栋建于1894年的老宅,那是有铁锈红色的土耳其式三层小楼,门牌号为达尔戈奇·契柯玛泽街24号。帕慕克花了4年时间,建起了一座与小说对应的真实的博物馆。事实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完全以一部小说为基础的博物馆,里面的每一件展品都与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息息相关,而且都是帕慕克亲自收集,并倾心写下了说明。流连在纯真博物馆,我觉得这并不是简单的小说场景的再现,而是一位作家真诚地希望借助这些场景,重新唤起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投入的情感。

有意思的是,如今给人带来奇妙感觉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地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比如崇明的没顶美术馆,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屋顶,既是“巨大的艺术雕像如同野蛮生长的植物般冲破屋顶”的现实指代,又有“艺术创作要打破固有束缚、开拓全新空间”的内涵延伸,而其所在地之前是绿华养鸡场的鸡舍。又比如长宁程家桥街道虹桥机场新村内,有国内首家“航空文化主题社区参与式博物馆”,这是建在社区里的博物馆,居民都是策展人,奇妙有趣的感觉让他们兴致盎然地用自己的藏品来讲述机场新村建成以来所发生的故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