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恶性肿瘤消化道梗阻并非绝境 这些人吃粽子更要小心一点 关爱老年人眼底健康 “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提高儿童呼吸免疫力
第14版:康健园 2024-06-03

关爱老年人眼底健康

“全国爱眼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眼底病”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远不如“白内障”那么“有名”,但眼底病是主要的致盲性疾病,对老年人视力的威胁不亚于白内障。

老年人发生眼底病变多数要归咎于眼底的“老化”。不同于“老花眼”,这里的“老化”指的是眼底功能和形态上的退化,最典型的一种病变就是眼底的正中央部位——黄斑发生了老化,表现为黄斑代谢产物的沉积、萎缩等,临床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医学上称之为“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发生了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就好比“老树”长出了“新芽”,但这并不是眼底迎来“第二春”的征兆,相反,这些新生血管极易出现渗漏、出血,从而导致黄斑水肿、出血等病灶,医学上称之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严重威胁视力,患者不得不接受眼内注药治疗。

另一种老化体现在负责给眼底供血的血管身上。就如同老年人容易出现动脉硬化一样,眼底的血管同样会出现功能上的减退,严重者会发生视网膜动脉或静脉的梗阻,相当于眼睛“中风”了,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老年人更易发生。和动脉阻塞相比,静脉阻塞的预后要好得多,医生可以通过眼内注药或激光等各种手段来改善患者视力。但一旦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将会出现视力突然丧失,很多人一觉醒来一只眼睛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此时千万不能拖延病情,应立即到医院眼科急诊进行抢救。一旦发病超过6个小时,患者的视功能就可能不可逆地丢失,从而永久性地失明。

老年人还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甚至很多老年人是三五十年“糖龄”的老“糖友”,那眼底就特别容易发生糖尿病的损害,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经常是在体检或筛查时无意中被发现。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黄斑水肿、眼底出血等并发症,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可能需要接受眼内注药、激光甚至是手术治疗;再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出现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终末期并发症,那时候即便通过手术治疗,效果也很差,致盲率很高。因此,对于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来说,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并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邹宸(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