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从文艺青年到歌唱家 书香上海  何以香远益清
第13版:书式生活2024 2024-08-20
出版人、书店人与上海书展相伴20年

书香上海 何以香远益清

书展大厅人头攒动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江利

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

上海书展走过20年,已成为读书人、出版人和书店人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平台。彭卫国、江利、刘军这三位从业者,是许许多多做书人、书店人和爱书人的缩影,从策划展览、参与书展到实体书店氛围营造等,助推上海书展的“全城书香”。许多爱书人合力,努力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会。他们可以回答,上海书展何以香远益清。

提升书展能见度 廿载“老兵”动足脑筋

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职业生涯的三分之二,都与上海书展相依相伴。他坦言,这20年来经历了五个角色,都在书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最初,他的角色是世纪出版馆的“执行馆长”。2004年到2008年,他担任上图公司总经理,力求提升读者服务。他们给购书的读者免费发放“爱心拎手”,减缓塑料袋勒手的痛苦。后来又有了送书上门、免费快递。这些举措从细节处提升了读者的购物体验。

从2005年起,彭卫国在书展办公室担任“销售主管”,一直到2008年,他被任命为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成为一方展台的“台长”。在2009年书展上,他具体负责第六版《辞海》预售。当时网络工具书兴起,让很多人认为《辞海》销路不佳,但他提出了精准的营销策略,现场成功预售80套《辞海》。最终,这套定价1080元的《辞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售出了14万套,证明了市场对高质量文化出版物的需求依然强劲。之后,彭卫国担任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又调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分管上海书展,在书展引入实体书店高峰论坛,扩展分会场,打造特色展馆。在他的记忆中,2018年上海书展打造了国学馆和国际馆,其中的“国学七堂课”受到读者追捧,“十多个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的高管也致辞祝贺上海书展,进一步提升了上海书展的国际能见度”。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书展的影响力。如今彭卫国回到世纪出版集团,书展再次成为他分管工作的一部分。“读者的支持是出版人的信心所在”,彭卫国和许许多多的“老兵”一起为书展忙碌,为每年有亮点、出新意,为建设书香社会在努力。上海书展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的见证者,在书展走一圈就可以触摸到行业发展的动态,彭卫国笑言:“上海书展每年推那么多好书,说明出版人一直都在努力。”

登门拜访到纷至沓来 良好体验成就高品质

部队官兵搬运上千个图书大包紧急进场、中央大厅里打造出了福州路文化一条街的场景,建筑书店、少儿书店、教育书店等等专业书店都搬进了这条“街”……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江利对参加第一届上海书展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在上海书展刚举办那几年,江利等业务员每年都要北上,到北京拜访各大出版机构,让上海书展从集中展销图书的模式转变为突出出版品牌,这是上海书展确立自身定位的重要一步。“如今出版社纷至沓来”,上海书展的品牌已享誉全国。

幕后,是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日夜奋战。江利透露,新华传媒负责的图书进场规模相当大,物流凌晨4点便从仓库出发,120名工作人员和一大批志愿者要连续奋战9天,从上架整理到下架打包,书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准备和执行。进场2万个大包,撤场也要有五六千个大包,江利说:“我们要保证最后一天读者的体验,不能让货架空了。”这种对细节的重视和对读者体验的呵护,成就了书展的高品质。

江利深知,上海书展对于读书人和出版业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书展,出版人能看到仍有无数读书人的热情和坚持,增强了行业信心。这些年,各出版机构在上海书展的参与度越来越深,派驻参展的队伍也越来越多,资源逐渐向上海书展倾斜。新书、好书的首发,有影响力嘉宾、作家的到场,往往首选上海书展。“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是上海书展的价值导向,也将持续推动书展的品质提升与发展。

阅读动能辐射全城 深夜书香打动书店老板

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一直以来都是上海书展的忠实参与者和见证者。作为一位书店经营者,他目睹了上海书展20年一路走来的历程及其日益溢出的社会效益,“一个书展、全城的书香”。

在刘军看来,上海书展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有全新、全民和全域三个特点。新书首发、家庭式文化体验及全城范围的书香活动,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书迷前来参与,书展已成为这座都市的一个节日。

刘军也是这一文化盛事的推动者。大隐书局是上海书展的分会场,承办过诗歌之夜、国际文学周开幕式等诸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书展的内容,也让书香得以弥漫至上海各个角落。

刘军对阅读的热爱从小学时代便开始萌芽。上世纪70年代末,图书资源匮乏,小镇上的孩子们常常没有条件去阅读更多书籍。得益于在文化站工作的父亲,刘军收集了近200本连环画,做起了一分钱换一碗茶喝、看一天连环画的生意。这种复合式消费体验模式,成为了刘军未来书店经营理念的雏形。他的书香梦想渐渐羽翼丰满,大隐书局也成为长三角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

从2016年在武康大楼开出第一家大隐书局,刘军始终没有忘记“为守望者暖茶,为夜行人燃灯”的初心,今年这家001号门店焕新归来,摇身一变成为印象武康主题店。刘军测算过,书店在融入海派特色的改造后收获了显著的流量提升,原先日均客流量在1500人左右,如今翻了一番。“上海书展制造了巨大的文化磁场,让我看到这座城市的阅读动能非常巨大。”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