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飞一般”的城,“非一般”的成长
第3版:要闻 2024-08-20

“飞一般”的城,“非一般”的成长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5周岁“生日”综述

临港星空之境海绵公园俯瞰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记者 杨欢

飞机降低高度,舷窗外的景致越来越清晰:洋山深水港像一艘停泊在万顷碧波上的航母,东海大桥宛如一条姿态矫健的卧龙,“司南鱼”银光闪烁,滴水湖如同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西岛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机械臂来回飞舞……这是一幅让人怎样心醉的画卷啊!

在上海东南角,长江和东海交汇激荡处,有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滴水潮生,迎风而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五年“变变变”,崛起为改革开放新高地,企业、人才纷至沓来,重大工程热火朝天,新能源汽车“秒”速下线,滴水湖畔各种建筑拔节生长。

“飞一般”的临港,发展日新月异;“非一般”的新片区,谱写改革新篇。5岁的临港新片区不负众望,跑出始终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效益的加速度。

今天,8月20日,是临港新片区5周岁“生日”。5年来,临港新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跨境服务贸易为特色,打造开放型的制度体系、科创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业体系和营商环境。这头“小老虎”,正虎虎生风地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不断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成绩单亮眼:五年来,临港新片区经济总量持续做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8%;产业能级接连跃升,规上工业产值规模连续突破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四千亿大关,已占全市十分之一以上份额;大宗贸易优势巩固,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保持年均26.5%的高速增长,2023年达6600亿余元,再创历史新高……

高质量发展

千亿级产业崛起背后的“招商密码”

四年前,还在湖北襄阳做产业研究的李向聪,决定投身临港新片区建设。他交了一份“投名状”,阐述临港发展智能汽车生态城的设想。如今,他已梦想成真。

数据显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为临港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产值从2019年的314亿元激增到2023年的2879亿元,为临港的“智能汽车生态城”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港新片区将用5年时间,完成其他汽车城20年不曾实现的梦想。”掷出豪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有底气,也有信心。

临港管委会办公大楼里,人们总是步履匆匆。“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墙上张贴的,是“店小二们”掷地有声的承诺。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新片区设立以来,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超570个,涉及投资额超62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从新片区成立之初的26家增长到如今的473家,高新技术企业从新片区成立之初的254家增长到如今的1493家,科技创新型平台达到19家。“我们既埋头赶路,也抬头看路。”李向聪分享了团队总结出来的招商“秘诀”——招大引强、顺藤摸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阳光雨露、精准滴灌。

“特斯拉速度”众所周知。特斯拉把整车和储能两大业务的首家海外工厂都放在了临港,直接拉动临港汽车产业产值的大幅增长,还带动了从智能硬件、核心软件到整车制造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集聚。

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让临港管委会明确了“链式招商”的思路。招商人员手握“宝典”——产业地图,包括临港新片区区位图、功能分区图、用地潜力图、重点产业布局图等,反复研判“摸清家底”,梳理新片区产业现状、布局特征、发展支撑要素,而后通过招大引强,进而推动区域产业集聚或错位发展。

“缺什么,就补什么”。李向聪举了一个案例。在研究集成电路产业链时,招商人员发现,芯片设计、制造、装备、材料、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在临港都有了,唯独缺了封测。他们意欲引进全球封测龙头企业长电科技。如何取得联系呢?招商团“顺藤摸瓜”,通过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在“2023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在临港建设汽车级芯片封测基地。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伴随着不断提速的开放步伐,临港新片区从“试验田”逐渐成长为一片“高产田”。在这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八大前沿产业体系已初步构建形成。

高水平开放

跨国公司落子布局投下“信任票”

吸收外资,是观察地区开放水平的窗口,也是反映地区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直接投资不景气的背景下,临港仍然保持了对外资的极强吸引力。

2020年到2023年,临港新片区实到外资实现年均增长45.3%,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从1205家增长至3328家。去年,临港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93%,占全市1/10。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兴奋地起舞——从建厂到投产再到量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惊人的速度,让世界震撼,也让各国企业看到了临港这片沃土的无限机遇与可能。

今年5月,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在临港新片区动工。特斯拉三位核心高管之一、高级副总裁朱晓彤说:“对特斯拉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临港新片区而言,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落地,也有望提升本地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让制造业发展得更为健康稳定。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深化,这样的双赢局面在未来还会频繁出现。

想企业之所想、忧企业之所忧,政府主动靠前服务,使得跨国公司高管们投下信任票。但在李向聪看来,庞大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敢闯敢试的制度创新,是让企业落子布局的关键“大招”。企业家们用头脑思考,用脚投票。他们选择临港,就是选择与机遇同行。

“临港的政策优势和产业集群,以及独有的地理区位,赋予了临港跨境的特色,这与汇丰作为一家国际银行的战略和跨境优势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汇丰中国环球银行跨国公司中国区联席总经理朱抡元介绍,汇丰借助新片区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为高端精密医疗仪器集团赛默飞提供了高水平跨境贸易结算方案。

“汇丰还参与了临港集团在香港资本市场的3年期8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并担任本次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和信托人的重要角色。”朱抡元告诉记者,该笔债券是第一笔中资非金融企业在境外发行的社会责任债券,“这些都是我们和临港共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最新成果”。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接连落地,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开放型制度体系加快建立。新片区设立5年来,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其中全国首创案例70个,多项“首个”“首次”从临港走向全国。

高品质生活

“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宜居宜业

产业形态的不断丰富,让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也纷至沓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新引进国内人才2.37万人,同比增长41.9%。

“临港是年轻的城,更是年轻人的城。”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临港新片区将着力搭建更为丰富、更为高水平的事业发展平台,让年轻人在临港事业有成。

“我在美国带领的课题组,长期从事蛋白质翻译和合成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我认为如果未来能够实现蛋白质合成的工业化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回国后选择了临港作为我创业的起点。”康码芯(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敏回想起回国创业的场景,庆幸当时的坚持,使得自己可以捷足先登。

创业之城,亦是一座生活之城。除了“硬核”产业提升能级之外,临港更着力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品质等民生关切领域下好“先手棋”,全力打造与特殊经济功能区相匹配的现代化新城“样板间”。

主城区内,各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霸王茶姬、Manner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全来了。每到节假日,环滴水湖成了露营好去处,湖面上白帆点点,帆船、赛艇等户外亲水运动人气十足。耀雪滑雪场、海昌海洋公园、上海天文馆、朵云书院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来临港看日出、观潮也很流行。

“完全超出预期!我们在滴水湖的两家门店一开业就‘爆’了,销售额在全国门店排行榜中稳坐‘常胜将军’,事实上临港的消费潜力被大大低估了。”一尺花园合伙人张梦翔说。

商业经营格外注重“地气”和“人气”。临港的活力与潜力,“嗅觉敏锐”的商家可知可感。2023年8月18日,一尺花园(滴水湖店)成为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的首批商户。三个月后,一尺花园在临港的第三家门店在滴水湖西岸落地运营。东岸店和西岸店隔湖相望,一个看日出,一个看日落。

张梦翔告诉记者,一尺花园东岸店开业第一周单日客流量高达八九万。西岸店更是创下全国门店的新纪录,单日最高营业额13.6万。“更难能可贵的是,平日两家门店的销售额和客流量都非常稳定。事实证明选择临港选对了!”

肉眼可见的,临港新片区烟火气和生活味正逐渐变浓。这座年轻又充满活力的新城,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建设的不断完善。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到“十四五”末将建成百所基础教育学校;加快建设市六院临港院区二期、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已建成营业商业面积112万平方米;构建“对外高效畅达、对内便捷绿色”的交通网络,推进沪通铁路(二期)、南汇支线、南枫线建设……

五年,通常是我国一轮政策规划的重要周期,是国家和地区发展布局的重要时间尺度。对临港新片区来说,过去的五年,是迅猛发展、加速蝶变的五年。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临港新片区将开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篇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