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艳
10月,当我在摩洛哥吃着塔吉锅的时候,有位朋友正在摩纳哥吃着法餐。一字之差,何止千里,这两位隔着地中海相望的兄弟,一欧一非,而今天说的正是“北非明珠”摩洛哥。
“身在非洲,却不像非洲;不在欧洲,又很似欧洲;是阿拉伯国家,又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历史造就了摩洛哥的“三不像”,也造就了这个国度的五彩斑斓。
卡萨布兰卡,白色之城。很多人以为卡萨布兰卡就是摩洛哥首都——政治首都其实是88公里外的拉巴特。她原来的名字是达尔贝达,意为白色的房子,后来西班牙殖民者也以“白色房子”来命名她为卡萨布兰卡。二战期间的著名会议和一部《北非谍影》(英文名为:Casablanca)都让她蜚声世界。今天,卡萨布兰卡已经没有数百年前那么多白房子,但依然可以见到不少白色建筑。傍晚时分漫步在海滨大道,深蓝的大西洋映衬着白色灯塔,夜幕初上,哈桑二世清真寺仿佛浮于水上,闪着金光。
马拉喀什,红色之城。保存完好的城墙和许多房屋都是深浅不一的赭红,也让人立刻感到了气温上升和南部人的热情。不眠广场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穿着厚重传统服饰的卖水人四处游荡,弹唱吹奏的乐队卖力表演着,耍猴、耍蛇、杂耍的艺人们纷纷拉开战场,烧烤摊正生着火,传来阵阵肉香……这般杂乱无章、鱼龙混杂,据说与千年以前并无二致,当然也得小心其中的陷阱。正是石榴季,于是我在水果高台买上一杯石榴汁,再寻个高处的露台进场,惬意地看了一场老城日落。
菲斯,金色之城。这里曾是摩洛哥的第一个皇城,在阿拉伯语里意为“金色的斧子”,不过在我看来,菲斯是彩色的。站在城市高处俯瞰,老城房屋密密麻麻,9000多条巷子交错其间,却一条也看不见。只有深入其中,才发现这里如同一个巨大迷宫,皮革染坊、马赛克工坊、铜器作坊等各种传统手工艺生产地都集中于此,从生鲜食物到生活用品的各种摊贩也遍布其中,甚至还有一所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建于公元862年的卡拉维因大学。随便拐进一条巷子,可能就有着彩色墙壁或是涂鸦;走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巷,不知道那一边到底通向哪里。未知的探寻乐趣满满,又一次穿越了时光。
舍夫沙万,蓝色之城。有人说舍夫沙万之所以刷成蓝色,是为了防治蚊虫,也有人说单纯是为了创造景点。无论如何,在各大社交平台的旅拍中,舍夫沙万总有一席之地。这里的蓝色深深浅浅,十分随性,山城的台阶又是锦上添花——真的是在蓝色台阶上摆花呢!无论穿什么颜色来到这里,无论在哪个拐角或是巷子停歇,总能拍出几张大片,足够在朋友圈炫上一阵。
游遍了色彩之城,最后在餐桌前遇到了摩洛哥的香料,不禁再一次感叹这大西洋和地中海孕育的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