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伟忠
“请大家安全用电,临睡前关好门窗,关闭煤气,防火防盗防诈骗。”搬到曹杨路一高层小区二十年,每晚八点,由手提电喇叭发出的安全防范提醒总是如约而至,响彻小区每个角落。这是尽职的物业值班人员天天都要做的“功课”。遇到台风汛期和高温季节,安全提醒还会加上“注意防暑降温,警惕高空坠物”的贴心叮嘱。居民枕着“平安之声”入眠,心里踏实。
追根溯源,这种“平安之声”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居委治保队员、居民小组长等骨干组成的夜间巡查队,按照事先确定的路线,走街串巷、分段包干,用敲锣提醒、摇铃警示的方法,提请居民夜间火烛小心,加强安全防范。如今代之以各物业小区为主,手提电喇叭巡播。工具变了,但提醒的核心内容大致相同。巡查队除了喊话提醒之外,还注意观察周边情况,消除居民区的安全隐患。四十多年前,我住在浙江北路曲阜路口的泰仁里,一个冬天的晚上,摇铃巡逻的居委治保虞主任发现我家对面某号一扇大门没关好,便大声关照里面的住户不要掉以轻心。孰料,此时潜伏在内的一个小偷正在偷窃居民鞋柜里的皮鞋,听到喊声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已被察觉,“咚”的一声,手上的皮鞋掉在地上,被闻声探究的居民当场逮个正着,当即被扭送至派出所。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单位分房,我家搬到了沪西真光新村。居委干部得知我是党员后,问我能否参加夜间小区巡逻,我一口应诺。此后,每月一次,我提早半小时吃完晚饭,晚7点雷打不动准时到居委报到,和一位居委干部、一名物业人员组成三人小组,边巡逻,边用手提电喇叭提醒居民。我们先从小区纵横两条主干道出发,脚步再延伸到居民楼前的每条小道,让83幢住宅楼、近2000户居民都能清晰听到夜间“平安之声”。有一次,气象台发布半夜有台风来袭的消息,我们在巡逻时,特别提醒大家“室外花盆请搬回室内”。眼尖的物业小罗借手电筒的光照,发现沿街5楼一户人家窗外的花架锈迹斑斑、摇摇欲坠,而楼下正对着人来人往的步行道。我们立马上门告知,户主检查后也吃惊不已,只见花架的一边与阳台已完全脱离,他赶紧用工具拆下了花架,在台风肆虐前,及时卸下了行人头上的“定时炸弹”。
夜间巡逻纯系义务和自愿,每个季度,居委会赠送一支牙膏或一块香皂,表示对夜巡者无偿付出的谢意,我总是委托转送给三人小组的其他两位。小区的“平安之声”,对居民是一种加强安全防范的善意提示,对不法分子则是一种声势上的震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无论高科技突飞猛进发展到什么程度,居民小区夜间巡逻和防范提醒、群策群力确保平安的传统做法,也不会过时,值得传承、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