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大成健舞 细节 芦林(设色纸本) 与绿色结缘,与低碳相伴 春花 在浪漫剧中建构爱情 荣富的“囡食”乌龙记
第14版:夜光杯 2025-04-09

荣富的“囡食”乌龙记

可燃

在改革开放前的上海郊区农村,男女青年要喜结连理,大多得靠热心肠的媒人牵线搭桥。这媒人啊,就像是爱情世界里的“神秘使者”,带着年轻人踏入恋爱的奇妙旅程。

男女青年相识的第一步,往往是由媒人领着男青年去女青年家。头一次上门,女家相当热情,必定端出水潽蛋招待男青年和媒人。要是白天去,那阵势可不得了,瞬间就会吸引一大群好奇的村里人,跟看西洋镜似的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村民们看完后,还会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对着男青年评头论足一番,就好像在评选村里的“最佳女婿候选人”。所以啊,男青年们为了避开“众人之眼”,第一次去女方家一般都选在晚上,就像进行一场神秘的地下活动,生怕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男女双方认识后,这恋爱的小火苗就开始噌噌往上冒啦。他们可以出去看电影,或者到外游玩。在那个年代,家里有辆自行车就相当于拥有了一辆“超级跑车”。男青年潇洒地骑着自行车,要是女青年乐意坐在自行车的书包架上,基本等于在大声宣告:“嘿,我们俩对上眼啦,互相都有意思了!”关系再进一步发展,就得进入双方家庭互动环节了。先是男方请客,把女方父母等一众亲戚都请过来,好吃好喝招待一番。过段时间,女方也得回请男方父母和亲戚。请客这天,对方要回家时,主人家一般都会送上一大竹篮“囡食”。“囡食”就是农村那些让人馋得流口水的休闲食品,像定胜糕、烤、粽子啥的,寓意着高高兴兴考中状元,讨个好彩头。等这些仪式都走完,这门亲事基本就算成了,下一步就可以欢欢喜喜筹备结婚啦。

在宝山罗店,有个叫荣富的小伙子,长得结结实实,干起农活那叫一个利索,还学了一手木匠巧手艺。经媒人介绍,他认识了南村的一位姑娘。经过几个月的你来我往,两人早就情投意合,就差官宣了。女方父母按规矩请了男方父母吃饭,男方通过媒人给女方送了彩礼。那个时候,彩礼也就几百元,要是能送个金戒指,相当体面了。晚宴结束,夜幕早已降临。姑娘趁着夜色送男青年,还准备了一大竹篮“囡食”。两人走到村口,姑娘把一篮“囡食”往荣富怀里塞。荣富突然害羞起来,心里想着得客气客气,就连忙推辞说不要“囡食”了。姑娘觉得这是礼节,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哪能不要呢?见荣富不要,姑娘一赌气,直接把一篮子“囡食”往田埂上一放,头也不回地就往回走,心里想着:“哼,我就不信你不拿!”荣富以为自己客气一下,姑娘就会追上来,还时不时往后瞅瞅,结果左等右等也没看到姑娘的影子,以为姑娘把“囡食”拎回去了呢。

过了一个星期,姑娘跑到荣富家拿竹篮,荣富一脸蒙地说自己压根没拿“囡食”。这时,两人恍然大悟,原来那一竹篮“囡食”被他们你推我让,最后就那么孤零零地留在田埂上,肯定是白白便宜了哪个路过的“幸运儿”。小两口一时间不知道说啥好。

这一竹篮“囡食”引发的故事后来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绝佳谈资。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这对夫妇已经升级成爷爷奶奶,有了第三代。神奇的是,村里到现在还有人时不时提起荣富当年攀亲时这桩让人哭笑不得的往事,仿佛这故事有着神奇的魔力,怎么都不会被遗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