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超
春天,万物新生,踏青正当时。我喜欢往河边走,因为在河岸边多半是能看到柳树的,嫩绿的枝芽,万条垂下的时候,分明就是一张春帘。撩起帘子,看到的春景、吃进的春菜都是绿色的。人们喜欢绿色,因为绿色是有朝气的,是怀揣健康的颜色。
绿色的生活,是当今人们所向往的生活,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我印象中,我的外婆就是一个绿色生活的达人。小时候我们住在石库门老房子里,上上下下、跑进跑出的我总是忘记随手关灯。但我前脚刚踏出家门,外婆就跑到我的房间把灯关掉,也不知道她一直盯着我还是盯着电灯。等我从外面回来,洗完手,她又过来了,要是我水龙头没关紧在滴水的话,她会顺手把水龙头拧紧,不放走一滴水。如今的生活设施早已变得先进、高效,灯泡换成了节能的LED,精致的水龙头也不会滴水漏水了,但像外婆那样的老人曾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节约用电用水,勿要浪费”早已刻在我们的心里。节能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庭都有了私家车,可总有那么一群人,有车上下班不开,选择地铁出行,甚至步行。我曾经就碰到过这么一位领导,每天上下班步行半小时到达。外出开会只要路不很远,他不坐公务车,也选择步行出行。他说他走着走着,就把走路当成了一种爱好。这爱好让他不仅在工作途中走路,周末、节假日也会拉着家人、朋友一起去徒步运动,成了一名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当然,这样的绿色生活也给他带来了身体上的健康。原来近两百斤的体重,在坚持步行习惯5年后,降到了一百四十多斤,以前体检出来的“三高”,现在消失得无影无踪。与绿色结缘,与低碳生活结伴,一路的风景是美丽的,一路的空气是新鲜的,一路的心情是开朗的。
当“限塑令”的实行使我们慢慢习惯了带个布袋或是环保袋出门买东西时,我仿佛看到小时候外婆手提竹篮子、手握布袋去菜市场买菜的情景;当“垃圾分类”实行后,让一部分垃圾能被更好地回收、利用,我仿佛看到了黄浦江上一艘艘运送垃圾的船只正在变废为宝的路上;当许多行业无纸化办公或者双面打印、节约用纸,我仿佛看到眼前又多了几棵大树、一片绿色。当时代达到一定的先进程度,精细化的管理看似时光倒流般回到过去,但我知道,有时候一定的“倒回”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是的,就像好东西吃多了,要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果摄入,选择本地、当地的食材一样,让低碳饮食成为一种流行,也让绿色出行、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来吧,春天来了,一切都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