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禅
这几天,申城的气温就像坐了火箭,“噌噌”往上涨,走在马路上,感觉空气都是滚烫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把柏油路晒得软绵绵,连风吹过都带着热浪。街坊邻里碰面,聊的多半是“这天也太热了”“出门像进了蒸笼”。高温天里,中暑是躲不开的话题,做好防范、养好身体,才是安稳度夏的关键。
预防中暑,我们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如必须外出,那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都得配齐,选浅色、轻巧、宽松、透气的衣服穿,还要控制好户外活动时间。要是在外时间长,最好随身带点防暑药品。从外面回来或者运动后,别马上冲凉水澡,也别对着空调、风扇直吹,先把汗擦干,换掉汗湿的衣服。
喝水也有讲究,水分补给也讲究时机与内容。别等渴了才想起来。多喝白开水,含糖饮料少碰。若是户外劳作或活动时间长,大量出汗后,身体盐分流失,单是清水便显得不足了——汗液悄悄带走的不只是水,还有维系我们活力的钠、钾等电解质。建筑工地上那些挥汗如雨的老工人,常备盐汽水,便是朴素的智慧结晶。运动饮料或家中自制淡淡的盐水,更能有效补充流失的电解质,维持身体内在平衡。
保持室内通风也很重要,空调、电扇这些降温设备用起来,能降低中暑风险。但空调温度别调太低,和室外温差别太大,睡觉的时候别躺在空调出风口和风扇下面,用空调也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合适。
对老年人、儿童、孕妇,还有患有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更得加强防护。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弱,儿童体温调节中枢还没发育好,都容易中暑。孕妇身体负担重,对高温耐受能力降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身体机能差,防暑也得格外注意。
要是不小心出现中暑症状,比如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得先把人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解开衣服让他平卧,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腋窝这些部位降温。条件允许的话,喂点含盐或者电解质的清凉饮料,抹点清凉油,或者喝点藿香正气水,然后密切观察。一般轻症休息会儿就能好,但要是症状没缓解,出现昏迷、抽搐、体温升高,那得赶紧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治疗。
高温天虽然难熬,但只要把这些养生小建议记在心上,做好防范,照样能过得舒舒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