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人世间(中国画) 拿报 拔牙习俗 世间清景是微凉 遛弯随想 黄草纸
第14版:夜光杯 2025-08-11

遛弯随想

金敏

今日得闲乡间漫步,遇林中聒噪之物不绝于耳。举头眺之,一脬蝉尿,躲闪不及,迎面淋下。心中立时火冒三丈,不由想起儿时捕蝉种种,在脑际一一浮现。

在江南农村,一般到了六月中旬,就能吃到新轧的面粉。外婆把和好的面团放在一盆水里洗。只见面团越洗越小,除了一盆浓白色的面浆,外婆手里只剩下一团拳头大小的面筋。拉下一点面筋,往里塞上肉糜,用手封住口,放进滚开的水中,一会儿就成了一道上好的名菜:面筋塞肉。洗下的面浆沉淀后沥去水分,拌糖摊饼,味道香糯可口,非常好吃。每当此时,我会乘外婆不备,拉上一小团面筋,来到屋外,找一根长竹竿,把面筋仔细绕在竹梢上。稍等片刻,拿手指触碰面筋,感到黏手,并能拉出长丝最佳。我扛着竹竿来到树下,拿竹梢瞄准蝉翼轻轻触碰,随着“喳”的一声长鸣,蝉就牢牢粘在竹梢头面筋上。这时一鼓作气能粘5-10只。一旦面筋干了就必须拿水浸泡,才能重新来过。有时懒得找水,就吐点口水抹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家中面筋不常有,后来找到一只装奶粉的塑料袋。我找来铁丝,把它弯成大人拳头大小的圈,然后仔细地把塑料袋口折叠好沿圈缝成兜状,再把兜固定在竹梢上。如此,套蝉工具就算大功告成。

好事者经常看到,黑不溜秋的我,径直来到树下,举起手中长竹竿,慢慢靠近自鸣得意之物,忽地迎头罩下,十有八九,都能听到蝉的惨叫。然后,迅速放下竹竿,取出还在挣扎的蝉,拉掉蝉翼,把蝉塞进挂在腰间收口的布兜,随后开始搜索新的目标。几炷香工夫,直到兜中塞满,才肯班师还朝。

到家第一桩事,就是把蝉去头去尾喂鸡鸭。留下中间那段,要等外婆做好饭,灶肚里尚有余火时,把它们放进一只舀炉灰的大铁勺,并用炉灰盖住。当闻到类似烧焦头发的味道时取出铁勺,从灰中挑出那一团团黑黝黝的东西,吹掉灰烬,剥掉那层外壳,放进嘴里啖之。味道恰似牛肉,既香又有嚼劲。在吃食匮乏的年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肉食吃多了,也需换换花样。那根长竹竿是我出门必备之物。对我这个无枣也要打三竿的主来说,每每路过桃园,就要拿竹竿上的套子套住桃子使劲一拉,总有收获。路过农家庭院,见到那些梨呀杏呀葡萄什么的,只要瞅准机会,就如法炮制。

家中虽穷,倒也饿不着我这肯动手动脑的顽劣小子。经常吃得肚子滚圆才想到回家。当然不乏失手之时,无非就是换来一顿臭骂。如遇凶蛮之辈,头上总少不了挨几个暴栗。也是为了让我长长记性,以便往后更加机灵。

好了,天色已晚,就此打道回府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