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三言两语记 净土(绢本设色) 学习是大脑的保健操 窗台上的“石化红” 杨梅烧酒 地铁站里碰个头 诗中的诗
第13版:夜光杯 2025-08-29

地铁站里碰个头

任炽越

每天乘地铁急匆匆上下班的人,可能不一定注意到,现在地铁站已成为城市家庭人群的地下“交通站”了。

立夏过后,前楼的宁波阿婆碰到一桩难事,老家送来几瓶蟹糊和咸蛋,并托她转交给上海几家亲戚。一家一家送吧,没有精力;寄快递吧,怕瓶碰碎;让她们来取吧,都在带“第三代”。看着蟹糊和咸蛋,宁波阿婆眉毛打成了结。

钟点工小琴见宁波阿婆乌云压顶的样子,说这件事我帮你搞定。小琴在宁波阿婆处要了几家亲戚的电话,一一打过去,让她们等在靠家最近的地铁站,然后根据远近,排了个路线,一家一家送过去,也不用出地铁站,不到两三个小时,就全送好了。宁波阿婆拉着小琴忙不迭地谢她,小琴说你不要谢我,要谢地铁。

上海地铁开通30多年来,20多条线路,每天输送着1300多万人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全网1000多公里上的500多个地铁车站,已成了市民碰头的好地方。就像以前,人们在全市公交终点站约会碰头,一样的自如方便。

地铁非高峰时,在不少地铁车站,几乎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隔着栏杆,一里一外站着两个人,在交接时递送包袋、礼盒或一只装有资料的信封,有时还送交“小朋友”。交接好东西后,有的互相挥手道别,有的则倚着栏杆,侃侃而谈起来,就像在自家的客厅。

地铁站碰头,会出现季节性高峰,一是节日高峰,如春节送年礼,中秋送月饼,端午送粽子等;二是寒暑假高峰,逢周一或周末,就有四位老人接送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孩子。

在地铁站碰头要掌握窍坎,一般要避开人流量大的车站,选择小站碰头。如人民广场旁的新闸路、徐家汇前头的衡山路、不到世纪大道的东昌路。碰头地点大多选在服务中心附近,进了站,一目了然。在地铁站碰头交接东西的,以中老年人为多。如一方是年轻人,那大多是父母给儿女送饭菜的,一只装饭盒的小包递送过去,嘴里还顺带几句叮嘱。

女儿同学小芳在一家外资公司做前台,公司虽提供午餐,但她不习惯这中不中洋不洋的菜肴,其母亲就烧好女儿爱吃的小菜,每天中午骑一小段共享单车给她送去。还好地铁车站在女儿所在公司商厦底下,女儿就乘十几层电梯下楼来取一下。

地铁站还是亲家双方交接“第三代”的地方。同学王工的女儿生孩子后,双方亲家对带第三代的热情都很高。他们就商定每周一上午十点,在接收方家附近的地铁站碰头交接。孩子就在每周一次的过地铁闸门中,渐渐长大。

城市日新月异,交通建设也在不断更新,人们的社交方法则随之发生改变。人们碰头约会地点的变更,透视着社会几十年天翻地覆的发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