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三言两语记 净土(绢本设色) 学习是大脑的保健操 窗台上的“石化红” 杨梅烧酒 地铁站里碰个头 诗中的诗
第13版:夜光杯 2025-08-29

诗中的诗

周丹枫

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为“吴中四士”之一。他存世之作仅《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夜》两首。但他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唐诗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广为传诵。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以描写细腻、音节和谐而著称。单从题目看,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就高度集中地体现了人间最动人、最奇妙的境界。这首七言长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其艺术境界的优美深邃,令人叹为观止。

开篇就刻画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广阔壮丽的画面。首句“海”乃虚指。江潮浩瀚无际,似和大海相连,月亮和潮水共生。他对月亮的观察十分精细:“月照花林皆似霰”,月光照耀下的花林,似已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这个“霰”字足见诗人炼字的功力。“空里流霜不觉飞”和“汀上白沙看不见”,使人觉得世上只有皓月明澈晶莹的光辉存在。这生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了仙境般的美丽景象,使人感到这春江月夜是多么的浩渺幽深。头八句的笔墨都凝聚在这轮皎洁的明月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这一遐想,是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天地的奥秘。清代王闿运称此为“奇想”。“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明月当空,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却又似永远等不到的。在月光照耀下,只有那江水湍急奔流远去。随着长江水的奔腾澎湃,诗人的笔触又生波澜,他把诗情推向更为深远的意境。

十七至二十句写思念之情。“谁家”“何处”说明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这更使诗情跌宕荡漾,委婉曲折。二十一至二十八句,承接上面的“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未直写思妇的悲伤和流泪,而是用“可怜楼上月徘徊”来婉转地表达怀念之情。“徘徊”似为普通的词,但用在这里极为精准传神:月光对思妇十分同情,以致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而要陪伴慰藉她,为她解愁。这一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更衬托出妇人思念之甚。最后八句写在异乡的游子思归之情,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表达他渴望回到故乡的深切感情。“昨夜闲潭梦落花”,深沉地写出了花落幽潭,春天将逝,人却远隔天涯,情何以堪!结句“落月摇情满江树”,把月光、游子、诗人所有的情感交织成一片,洒满在江树上。读者吟诵至此,觉得这深沉的感情也洒落在我们的心田里。

整首诗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黑白相辅,浓淡互见,虚实相生,成功地成为意境幽曲、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的千古佳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