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浦东 打造引领区 奋进尊崇路
第T16版:山河重光 民族自强/抗战胜利纪念日特刊 2025-09-02

浦东 打造引领区 奋进尊崇路

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上海中心22楼红色课堂

第四届“戎创东方”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 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80年前,黄浦江畔汽笛长鸣,宣告山河重光;80年后,东海之滨再响号角——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用一系列尊崇之举,用一座城的温度兑现“我们永远铭记”的誓言,把和平的底色擦得更亮,把先烈的英名传得更远。

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打造引领区 奋进尊崇路”为指引,让英烈精神融进城市肌理,从制度创新到社会动员,从思想铸魂到品牌打造,为抗战胜利80周年呈上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浦东答卷”。

品牌引领

打造“大城崇军”浦东样板

80年,山河巨变;80年,精神永存。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浦东新区以“戎”为圆心,绘就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最大同心圆,形成独具特色的“戎”字系列品牌。

“戎爱浦东”围绕双拥创建工作,推动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落地。2024年开展的“拥军先锋巴士进军营”项目,为海军某部提供交通短驳服务,解决官兵出行难题;每年落实双拥实事项目资金,支持部队备战打仗。

“戎耀浦东”聚焦红色文化传承,深入开展军地“三共三固”“打造引领区 奋进尊崇路”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系列主题展、微视频、故事汇。组建全市首家退役军人艺术团——“戎耀浦东”艺术团,开展红色故事“三讲六进”37场,覆盖3100余人次。

“戎创东方”助力就业创业服务,围绕打造“一园、一会、一赛、一站”四大载体。加强顶层谋划,打牢基层基础,充分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力量等各类资源,实现信息互通互享,赋能精准对接,帮助退役军人走好“就业创业第一步”,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戎爱东方”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大队、分队、中队三级志愿服务体系。浦东三栖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参与防汛防台、进博安保等任务20余场;“红色巾帼敬烈志愿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宣讲50余场,获浦东妇联“三八红旗集体”荣誉。

通过“四戎辉映”,浦东新区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12家服务站获评上海市“百家红色服务站”,涌现全国和市级“最美退役军人”集体3个、个人9名,通过发挥先进引领作用,深化打造“大城崇军”浦东样板。

思想铸魂

让红色教育浸润人心

浦东是一片浸润红色基因的土地,更是一座崇尚英雄、铭记历史的城市。

2019年,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伊始,即把弘扬英烈精神、组建“红色大课堂”写入全区烈士褒扬工作规划。

2023年,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送烈士精神回家乡”主题活动,连续三年,将“111位连云港籍英烈”“99位烟台籍英烈”“百余位战斗在浦东和宁波两地的沪甬英烈”精神送回家乡行动,在各地掀起缅怀英烈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热潮。

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22层的“红色大课堂”让英烈故事在“云端”开讲,黄浦江畔的“金领”“白领”在午休的30分钟红色宣讲里,完成了一次次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如今,“红色大课堂”已经成为“面向全民、全域覆盖”的开放式思政教育平台。浦东新区组建英烈事迹宣讲团,建立“红色大课堂”教研室,打造以“戎爱东方——红色巾帼敬烈志愿宣讲队”、“戎耀浦东”艺术团、退役老兵、烈士后代为主体的专职+公益讲师矩阵,推出“红色大课堂”课程清单,以抗战英烈周大根、姜文光为原型打造《永恒的信仰》《银杏树下》情景剧,奏响培育时代新人的思政强音。

浦东新区不仅注重红色史料的挖掘,也十分重视讲解员人才队伍建设,李荣、费婷婷、李博琳等多位讲解员荣获“学思想 颂英烈”“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上海赛区金牌讲解员、优秀讲解员荣誉称号。

多年来,浦东新区不仅在上海中心22楼,还在浦东新区党校、浦东图书馆、浦东十处烈士纪念设施逐步建立红色课堂,形成“1+10+N”教研格局。

线上,喜马拉雅电台让“红色之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覆盖超15.8万人次,《在历史的丰碑上——浦东英烈谱》广播剧播放量在同类题材中获得好评。浦东新区“红色大课堂”已为众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中小学提供宣讲服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浦东品牌。

服务赋能

创业创新持续升级

浦东新区始终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把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放在心上,构建起“困难有帮扶、培训有场所、就业有平台、创业有资源”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2019年以来,浦东新区累计安置转业军官125人、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35人、随军家属150人,为2000余名军人子女办理入学入园,数量均居全市第一。针对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建立实名制台账,实施“一对一”帮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展退役军人风采、立创业创新潮头,浦东新区连续举办四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吸引230余家企业参赛,滴翠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迈波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退役军人创业企业在国家和上海市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奖。搭建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平台,组织参赛企业参加“戎创东方”退役军人创业创新集训营,充分激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热情。不断拓展“朋友圈”,邀请外省市退役军人企业参加创业创新大赛,与6省9市开展战略合作,不断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协同发展,让退役军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浦东新区升级打造“戎创东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成立上海市浦东新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发展会员单位80余家;在外高桥金港大厦挂牌成立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建立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专属驿站,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创新产品展示专区,提供项目孵化、融资对接、产品推介等一站式服务。聚焦退役军人创业创新需求,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动态跟踪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五年来先后组织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3500余人、职业技能培训500余人,作为全国六个试点之一,圆满完成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培训1562人,培训通过率达99.4%。

继往开来

让英烈精神世代传承

2019年以来,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设施焕新、史料挖掘、科技赋能”三大工程为抓手,推动烈士褒扬工作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承”。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尊崇烈士的工作制度与组织架构,建立“1312”机制,涵盖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与管理、烈士遗属的关爱与帮扶、烈士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一个立体、温暖、可持续的英烈褒扬纪念体系,确保尊崇烈士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浦东新区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工作,第一时间对南汇烈士陵园全面修缮,让浦东地区这座凝聚百年风霜的红色地标迎来新生。2020年1月20日,焕然一新的陵园里,“死难烈士万岁”纪念碑高耸入云,“南汇革命史迹陈列室”全新开幕,主题浮雕前的“我们永远铭记”誓言铮铮。

此外,浦东新区还修缮三林烈士陵园,重建林达、杨定烈士墓,努力让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都有一名“红色管家”、一份“电子档案”、一张“法治盾牌”,实现应修尽修、应管尽管、应护尽护。通过科技赋能沉浸体验,“浦东英烈”微信小程序的红色地图实现各设施导览和简介,并制作AR纪念馆,让历史“说话”,让英烈事迹“鲜活”起来。

在浦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已融入城市基因。今天,当我们站在“上海之巅”聆听“红色大课堂”,当少年手持护照“重走红色之路”,当为解放上海牺牲的英烈之名被千万人传颂——这座城用行动宣告:英雄从未远去,英烈精神永续传承。

未来,浦东新区将继续以“引领区”为标杆,扛起尊崇使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