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寻找外公的抗战足迹
第T4版:山河重光 民族自强/抗战胜利纪念日特刊 2025-09-02

寻找外公的抗战足迹

一九四四年八月的衡阳

陈矗(右)和外公韩成标、外婆、表姐的合影

年轻时的韩成标

纪念墙上韩成标的照片

>>>陈矗 口述 姜燕 整理

外公去世已经18年了,我当年答应他去找他曾经参加抗战的证明,但是我没有做,心里一直很内疚。

我不能食言。

我从头开始说吧,这个故事挺复杂的,前后历经了20年。

——抗战老兵韩成标外孙陈矗

外公突然号啕大哭

我印象中的外公不怎么爱说话,他曾经是国民党士兵的身份,别人不去问他,他绝不会主动谈起。他晚年的时候,在公园里跟有同样经历的人聊天,人家和他说,如果你有证明的话,可以得到国家的一些补助。

他回来以后就跟我妈妈提起,妈妈还真去问了,结果人家问一句“你们家老先生打过什么仗呢?”妈妈就回答不出了,让我再去问外公。

我说,外公,你跟我说一些以前你打仗的事情,我去帮你找这个证明。他开始一愣,然后一开口就说,他是第10军的,在湖南衡阳被日本人围了一个多月,打到后面粮食都没了,子弹也打光了,眼睁睁地看着飞机空投下来的物资,一大半投到了日本人的地盘上,被日本人给搬走了。说到这里外公突然间就哭了,号啕大哭。

那是2005年,外公87岁,我大学还没毕业,从来没见过他这样,我吓坏了,根本不敢再问他。他哭得好伤心,在客厅的外婆看着说不要说了、不要说了。这次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问过外公关于打仗的经历。

遗憾悼词未提当兵

外公于2007年10月19日在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9岁。

在外公最后几年住院期间,小姨陪护的时候还有意无意地和外公聊起当年打仗的事情。外公告诉她,他们冲出去拼死一搏,他和日本鬼子一对一斗,子弹打完了,就拼刺刀,鬼子按住他,他差点死掉,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滚到日本人身上,正好旁边有条沟,他把日本人的头按在沟里,鬼子最后死了,他活了下来。

外公去世后,外婆回忆,外公曾说过他被日本人俘虏后,是躲在芦苇荡里然后逃出来的。小姨还回忆,外公说过他是被老百姓救的。外公身上有多处伤痕,最明显的是嘴唇,他的嘴唇左角是歪的,是弹片所致。舅舅说,在帮外公洗澡时,还看到他后脑勺和大腿内侧都有伤痕。

在外公去世前的最后几天,我去看他,我喊他,他已经没有意识了。那个时候,我就很后悔,我说去帮他找证明,但是我没有做。葬礼那天,我舅舅在台上读悼词,我在下面听了很难过,外公有10年的当兵经历,他参加抗战好多年,为什么不讲出来?

落日孤城一无所获

回来之后,我就开始查,在网上先是查到一本书《落日孤城》,它是大陆军旅作家张和平撰写的,书里有衡阳保卫战一些官兵的名单,但是没有我外公的名字韩成标。后来又找到一本作于1946年的回忆录《血泪忆衡阳》。作者蒋鸿熙是衡阳保卫战国民党的一个营长,他的外孙发现了外公写的这本回忆录,2005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

书里写了当时打仗的很多细节。他们在城里抵抗,外面的援军打不进来,城里吃的东西、子弹、炮弹都没了,最后是士兵们伤亡惨重,一些文职、医务人员,甚至民工都拿着枪上去了。这场战役已经惨烈到超出我的想象,让人很难平静地看下去。

我打电话给编辑卞宁坚老师,请他帮忙联系一下蒋鸿熙的外孙卢华磊。卢华磊电话里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他说:

“哎呀,我真没想到,在上海还有第10军的后代在,我好激动!”

我跟卢华磊见了面,后来他还帮我联系了葛先才师长的外甥李祖鹏,因为这本书《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正是他舅舅葛先才将军亲笔撰写的。葛先才是第10军预十师师长,日本投降后,他花了整整4个月时间,将衡阳保卫战锥骨铭心的47天里战死的第10军将士遗骨收集在一起,建立了国民党“陆军第10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

但是,葛先才这本书里写的都是他身边的人,唯一一个姓韩的战士叫韩在友,是葛先才的卫士,阵亡在衡阳。所以外公到底是不是参加了这场战役?我还是无法确证。

2013年6月底到8月初,我去长沙出差一个半月,天气炎热难忍,那正是衡阳保卫战发生时的月份。当时我就切身体会到,那时的士兵是身处一个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那次,我还参加了当地媒体组织的一次“重返岳麓山战场”活动,纪念三次长沙会战。媒体的老师把我介绍给了一个参加过衡阳保卫战的老兵,但很遗憾,他的状态非常差,我依然是一无所获。

那次之后,我真的有些放弃了,觉得永远也不可能帮外公找到证据了。

故乡寻根辗转印证

转机出现在去年6月,有一部衡阳保卫战的电影要上映,我特别期待能看到这部电影。因为对衡阳保卫战的了解越深,我越为外公感到骄傲和不易。我就想,我应该再去查一查。我在家族群里重提此事,决定去他的家乡寻找线索。

舅舅找到家里最早的一个户口本复印件,上面写的是绍兴“东浦区一龙乡”,可我跑到绍兴柯桥区档案馆,当地人说没有一龙乡。姨妈又提起,外公说过他的老家是兴浦村。那兴浦跟一龙又是什么关系呢?著名的细菌战调查者王选帮我在一个浙江抗战研究群里替我求助。很快有人发了张那一带的老地图,上面不仅写着“兴浦”,还有“韩家溇”——我记得母亲说过这个地名。

我去查了方志,发现解放之后兴浦村改名叫“益农乡”,但外公可能不知道这两个字具体怎么写,就根据发音写成了“一龙”。去年11月份,我两次去到外公的故乡——兴浦村韩家溇,但是村里像外公这个年纪的人基本上都不在了,没有人知道外公的消息。

意外开启成功大门

今年1月18日,公益组织“老兵回家”在衡山举办了一场忠烈祠祭拜活动,我参加后顺便去了一次衡阳。这是我第一次去衡阳,我到衡阳市区去看了抗战纪念馆和第10军的墓地,非常震撼,越发地坚定要帮外公找到证据,证明他在这场战役中浴血奋战过。

我回去就问舅舅有没有外公年轻时的照片?结果他拿来的都不清楚,我就想去外公单位找一下。没想到,这开启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在外公单位找到的这张照片是1958年外公40岁时的,它给了我很大的希望。后来我又找到了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并且发现了爷爷写的一份回忆录。我想外公档案里肯定也有类似的材料。果然如此。但他单位的人说,要有一个组织发调档函,才能把材料给我。找哪里发函呢?我就想到了衡阳。

今年6月21日,我专程去了一趟衡阳,当地朋友帮我联系了民革衡阳市委,我把情况说了之后,他们马上就同意帮我开调档函,调档函开具的日期是6月23日,我是特意挑这个日子,这是衡阳保卫战爆发的日期,今年是81周年纪念。

回去后,我把调档函一拿出来,他们二话不说就去查我外公的资料。我终于看到外公的一些情况了。

忠勇事迹终于再现

我外公是1939年被抽壮丁去当兵,被分配到第10军190师570团3营8连3排9班任机枪手。190师被称为“忠勇师”,第10军因战功荣获“泰山军”的称号。这支部队赫赫有名,在湖南战场上屡创佳绩。

“初到萧山义桥训练,后到湖南长沙边训练,边守防,后日本人进攻长沙,负伤,在医院一年多。一年多伤好后,又到湖南衡阳驻防飞机场。后来日本人又围攻衡阳,又负伤,被日本人包围40多天后被抓去做苦工。后不久,日本人投降,我又归原队训练当兵。后解放军来,我们跑到福州,解放军追来,我们又逃到平潭岛。

“平潭岛解放,我就投降了解放军。解放军送我们回杭州城隍庙学习一个月后,解放军给我路费回乡。到了家中,母亲已死去,家中无人,到上海寻找父亲。”

这就是我外公写的,很详细。这个材料就完全可以证明他参加了衡阳保卫战,我绕了一个圈子,终于找到了。

期待获得国家认定

我把外公的照片和材料都送到了孙春龙在衡阳建的抗战老兵公益中心,他们把照片放到了照片墙上。后来,我去参加表弟婚礼,舅舅看到我就走过来,抱着我哭个不停。他说,外公的照片放在衡阳的纪念馆里,是洗刷了家族的一个污点。后来舅舅专门带全家人去衡阳祭拜过。

我想,如果衡阳抗战纪念馆能把外公的名字和照片也给挂上去,那是最好的。要是国家能给他补发一枚抗战纪念章,就更完美了。

这个事情我就基本上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填满。周末我有时间就会跑几个地方的档案馆查资料,也在学日语,希望能够查阅一些日文资料。我想,如果哪一天能查到外公部队在福建平潭投诚的记录,整件事情就真的全部完成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