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为康
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学会分辨正确信息成了现代人的必修课。养生博主对保健产品竭力渲染、推崇备至,健身博主不断灌输“不费力气就能瘦”的新奇方法。我们获取的究竟是有价值的知识,还是嘈杂又重复的低质信息呢?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多一点思考。为此,和大家分享几个辨析的方法。
第一类是营销味过浓的信息。凡是以“颠覆你的认知”“原来你一直做错了”开头的内容,可信度就要打折扣。知识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动不动就全盘否定,只是为了博取眼球。
第二类是高度同质化的视频。比如“苹果加红枣养生”的说法,各路博主口径惊人一致,但苹果根本不在中医体系中。为什么他们还要说?因为凡是挂上“中医养生”的标签就自带流量,于是不断有人重复生产。
第三类较难辨别,看似逻辑缜密、能自圆其说,尤其在古籍解读类视频中常见。但这类博主往往会偷换概念。比如有人从《黄帝内经》的“五果为助”推导出“每天必须吃多种水果养生”,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
第四类是医疗跨界的“伪专业”内容。有人说“睡眠不好就按摩几个穴位”,听起来很简单,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穴位定位也需专业训练。若失眠者照做,很可能适得其反。
还有一些视频则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却全然不顾史实,比如“马步摇可以让小腿变细”。古人何来以“瘦”为美?这类内容既不尊重文化,也缺乏科学依据。
威尼斯沉船书店的“书梯”是否比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的《维纳斯的诞生》更值得一看?答案取决于你自己,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不要盲目地人云亦云随大流。还有一个实用的办法:尝试过的养生法若无效,就不要执迷。少做错误的养生尝试,本身就是对健康的保护。(作者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五科行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