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往好处想(篆刻) “循光·致新”征文活动 修书 二叔 秋养的四个“一点” 插画中的反战之魂 当世界被屏幕把控
第13版:夜光杯 2025-10-13

修书

仇志强

“修书”二字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编纂修订书籍;二是指书写书信,清代典故《三尺巷》中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千里修书只为墙”就是其注脚。但我说“修书”是确确实实整理修缮已破损不堪的书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是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同桌的父亲是20岁入党的老革命、老干部。1973年底,同桌来上课,带给我一套(两本)崭新的“供内部研究参考之用”的《封神演义》。我如获至宝,在阅读中认识了不少平时不多见的繁体字。看完两遍后,这套书在亲属中传阅,几年后,文化环境宽松了,它又在好朋友爱书者中传阅。书荒年代,借阅者看书速度之快是现在的阅读者无法体会的,更重要的是,借阅的朋友们,都是阅后即归还的君子。只是到了1979年,这套书封面已损、书页撕坏、装订线断裂、书页角无规则卷翘,总之破损程度惨不忍睹。那年年底的一天,我去淮海中路上海书店淘旧书时,发现该店有整修破损书的业务服务。咨询后了解到,整修一下并加个精装硬封面费用1.5元,这个价钱有点沉重,当年我买的《傅雷家书》只有0.95元。但第二天,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书送去整修。一个月后,我拿回了修整后的《封神演义》上下二册合并本。今天看来,当年的整修水平不敢恭维,可能因纸张紧张或当年透明玻璃胶稀缺且贵,许多纸页破损处使用的是日历纸修补,有些修复时字也没对齐,但上下册合并装订所用的深蓝色硬封及封面烫银的书名还是令人满意的。

这本整修过的书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橱里,之后40余年再也没有外借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文学名著,都不再是“仅供内部参考之用”的稀有之书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