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毓强
1937年10月,“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威震世界。2005年8月,90岁的幸存者周福其来沪参加淞沪会战68周年纪念活动。我随行陪同,临别时约定春节再会,并商议接他来沪养老之事。
次年1月,我赶到湖北通城县周家屋村,惊悉周老已在数日前去世。悲痛中,我到他的新坟祭奠。周福其当年是第88师524团一员,在谢晋元率部撤守四行仓库时,曾与战友持轻机枪殿后阻击日军,后部队退入租界“孤军营”。1941年日军侵占租界后,他与战友被押往南京、安徽等地做苦力。1943年,他与战友卢鸿信夺得日军机枪,率百余人成功脱逃。战后,他不愿打内战,返乡以采药为生。
2005年陪同周福其赴沪的,是已故战友胡梦生的孙子胡志全。通过他,我采访了胡梦生的遗孀尚凤英。她回忆,1943年,被日军押在南京做苦力的胡梦生逃到尚家,为掩护他取得良民证,父亲将她嫁给胡梦生。尚奶奶还给我唱起“八百壮士歌”,慷慨激昂!
“八百壮士”(实为400余人,为迷惑日军宣称800人)中,有200多名通城战士,因此通城有“八百壮士之乡”之称。我查阅当地档案,一份1947年的档案里记有49位通城籍“八百壮士”的姓名与事迹,如卢鸿信与周福其一同夺枪逃脱;万连卿从南京集中营逃走,后编入中国远征军开赴滇缅战场……痛心的是,其余100多位通城籍“八百壮士”连名字都未能留下。
我获悉,1991年咸宁学院历史系丁一教授曾带学生到通城,寻访在世老兵,立即前往拜访,丁教授从箱底找出当年所做的厚厚口述史资料,欲赠予我。我深感其珍贵与沉重,但思虑再三,建议资料仍由教授保管,以便后世研究者查找。
2015年,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馆,尚凤英、丁一等人应邀出席。丁教授说,口述史资料已全部捐给纪念馆。欣慰的是,周福其、胡梦生等通城籍老兵的名字,现都高挂在纪念馆的展板上,受到无数观众的敬仰。时光易逝,老兵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