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虹口记忆 老兵不死 我家的“国防三件套” 深蓝航迹里的青春答卷 风中有座刘老庄 2025年上海市“爱我国防”主题征文
第7版:专题 2025-10-18

虹口记忆

■ 阮平勇

在虹口工作30年,大柏树是我每日必经之地。这地名背后,藏着一段往事。

“大柏树”曾唤作“大八寺”。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联队长林大八被击毙后,日军以其名命名此地为“大八辻”,后国人称之为“大八寺”。上世纪80年代,这个带有屈辱印记的名字被“大柏树”取代。地名虽改,抗争的历史却烙印于此。

我曾在鲁迅公园附近工作。一位老医生告诉我,1932年4月29日,韩国义士尹奉吉在中国抗日志士的协助下,携炸弹潜入日军庆典,炸死日军司令白川义则。

冬日梅园,梅花傲雪绽放,纪念着牺牲的义士。几名韩国留学生交谈着走过,与这段跨越国界的英勇历史形成奇妙呼应。

从鲁迅公园南望,可见四川北路2121号——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旧址。这幢形似军舰的建筑,建于1924年,1933年成为日本侵略军在沪的“永久性大本营”。如今,时有年轻人说笑着从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走来,历史与现实在此交织。

后因工作调动,我常去当时位于提篮桥监狱边上的虹口疾控中心。提篮桥监狱这座“远东第一监狱”,在抗战胜利后成为关押、审判日本战犯之地。1946至1948年,上百名日本战犯被关押在此,至少有13人在这里被处决。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也曾关押于此,后被押至南京受审。

脚下这片土地,曾是抗战的烽火前沿。八字桥上的激战、淞沪铁路旁李白烈士的电波、西本愿寺、海军武官府……这些街巷里的历史痕迹,如同无声的证人,诉说着民族的苦难与荣光。

这些散落在虹口的历史碎片,构成了我的精神地图。看到年轻人在梅园拍照留念,在旧址前驻足沉思,便觉历史从未远去。抗战胜利八十载,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加强国防力量,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大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