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这时候的风也换了性子,不复前几天的燥意,掠过脸颊,竟有了两三分凉凉的感觉,带来一番秋日的清寂。
这般清寒时节,上海人家里的餐桌却从不冷清——那些藏着老上海记忆的吃食,正用甜香与暖糯,把霜降的凉意酿成了舌尖的温存。
霜降正是柿子最适合采摘的时候,红通通的柿果缀满枝头,远远望去,如染红的晚霞。吃柿子时咬开一个小口,吸一口果肉,那甜并不是齁人的腻,是带着淡淡果酸的清润,像把秋阳的暖、霜风的凉都糅进了嘴里,舌尖裹着蜜似的果肉,连心里都暖烘烘的。
有小孩人家的厨房总飘着五白汤的清甜味道,这是家中老人的秘方。白木耳、莲心、芡实、百合和茯苓一同放进砂锅,加冰糖慢慢炖。汤煮得久了,白木耳熬出了胶质,汤汁变得稠滑,舀一勺入口,清润不腻,莲子的粉、百合的嫩、茯苓的绵,在舌尖层层化开。家里的孩子不爱吃莲子和百合,便挑着汤里的白木耳,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把深秋的燥气都润在了这碗甜汤里。
南货店的柜台前,总围着买核桃芝麻粉的老主顾。淮海路的长春食品商店、南京路的三阳南货店,玻璃罐里的芝麻与核桃磨得细腻,空气里飘着浓浓的坚果香。店家会问清楚“要加糖还是无糖”,再用牛皮纸袋或者罐子装满核桃芝麻粉。你带回家用开水一冲,搅开时满室甜香,抿一口,芝麻的绵密裹着核桃的脆感,暖乎乎地滑进胃里。这一碗粉是霜降的“暖身宝”,老人孩子都要多喝几口,方能抵得住渐浓的寒气。
上海的霜降,没有北方的凛冽,却也有清寒绕身。可只要桌上有柿子的甜糯、五白汤的清甜、核桃粉的醇厚,便总觉得暖意融融。这些吃食里,藏着上海人顺应时节的智慧,也藏着人间烟火的温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