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秋映平安里(剪纸) 为新婚作证 “四包饼干” 寻找语言艺术之美 犹睹襟怀水月清 方公英文
第13版:夜光杯 2025-10-27

犹睹襟怀水月清

——“千古诗情日日新”之二十六

张静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女诗人,她有清朝第一才女之称,也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女弟子,袁枚称赞她的诗“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天机清妙,音节琮璔”。她温柔贤淑,相夫教子,与丈夫伉俪情深,两人经常在窗前灯下共读诗书,留下许多唱和佳话。

这位女诗人就是席佩兰,她是江苏昭文也就是今天的常熟人。席佩兰与丈夫孙原湘是一对人人称羡的夫妻。他们相濡以沫,互为知己。

孙原湘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赴京赶考。丈夫要外出赶考,细心的妻子为丈夫打点行装。但是夫妻情深,准备了一个月,丈夫还是没有上路。最后还是席佩兰打定主意,送丈夫出门远行。后来孙原湘考功名失利,席佩兰不但没有埋怨,而且写下“闺中虽无卓识存,颇知乞怜为可耻。功名最足累学业,当时则荣殁则已”的诗句,以轻功名而重才学的角度,抚慰丈夫落第归返之心。

我们不妨来读一首席佩兰的《喜外归》,“外”即外子,古时女子对夫君的称呼。诗歌描写了丈夫归来的情景。

晓窗幽梦忽然惊,破例今朝雀噪晴。指上正轮归路日,耳边已听入门声。纵怜面目风尘瘦,犹睹襟怀水月清。好向堂前勤慰问,敢先儿女说离情。 ——《喜外归》

惜别丈夫后,席佩兰日夜思念,每天算着日子,期盼丈夫早日归来。一天早晨,席佩兰在睡梦中被喜鹊清亮的叫声惊醒。席佩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和预示。

古人认为喜鹊鸣叫是吉兆,应该有喜事发生,那么对于席佩兰来说喜事是什么呢?对席佩兰来说最大的喜事莫过于丈夫归来。听到喜鹊鸣叫以后,她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这个征兆能应验吗?丈夫今天能回来吗?突然她听到了入门的声音,她一下子就辨别出来是丈夫的脚步声,只闻其声便能推知其人,表明妻子对丈夫熟稔至深。看到日思夜想的丈夫后,“纵怜面目风尘瘦,犹睹襟怀水月清”,席佩兰爱恋地端详丈夫风尘仆仆、日渐消瘦的容颜,却抱着仰慕的心情赞赏夫君襟怀一如水月般澄澈明净,正是得见夫君之素衣未被京尘所化的无限欣喜。

大家想一想,每一对夫妻踏上红毯、执子之手的一瞬间,都曾经郑重地彼此许下诺言,“将来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有、美貌或失色、顺利或失意,都愿意爱对方、安慰对方、尊敬对方、保护对方”,彼此都会不离不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妻子对于丈夫功成名就的渴望之欲,仿佛磨灭了当初婚礼上的誓言。大家往往会以成败论英雄,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因劳积怨、因怨生恨的例子非常多。

这里我们不妨再来看顾随先生的几句词。顾随先生曾经给自己的妻子写过一首《八声甘州·春日赋寄荫君》,里面有这样几句,“记得君曾劝我,珍重瘦形骸。不怨吾衰甚,如此生涯。”

顾随先生与夫人徐荫庭情深意笃,徐荫庭甚至常常劝慰顾先生要“珍重瘦形骸”,可见其并不是像一般的世俗妇女那样,要求自己的丈夫应该在外求取功名,她更在意的是丈夫的品节风骨,所以才会“不怨吾衰甚”,就这么跟着顾先生颠沛流离,吃了很多苦,没有享过荣华富贵,“如此生涯”,一辈子就这样地过去了,也毫无怨言。

这几句词,顾先生既有对自己妻子的自责亏欠,同时也为妻子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颇感几分骄傲。在婚姻中,维系伴侣之间情感的基石,不是功名,不是财富,而是彼此之间在精神上的相互认同、共同成才。

所以席佩兰所写的“纵怜面目风尘瘦,犹睹襟怀水月清”,不仅仅是对自己落第归来的丈夫的一种认可,更是对自己丈夫的品格、修养、气节、操守的看重。

席佩兰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女子,她不排斥功名,也不拒绝利禄,但绝不会喧宾夺主,让自己的家人成为丧失生命本身的禄蠹。她看重的不是一时的得失荣辱而是丈夫的人格修养。她最关切的是和丈夫相知相惜的美好人生,功名事业只是诗意人生的陪衬,恐怕这才是爱情婚姻真正令人神往之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