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报道,国家安全机关曝光,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间谍虎视眈眈
国家安全部工作发现,某国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数据和种质资源虎视眈眈,在我国境内非法搜集亲本种子。
专家介绍,亲本种子一般是第一代用于杂交实验的种子,是我国严禁向外出售的农业资源。不同于普通种子,亲本种子是能产生种子的父本和母本,是最核心的育种材料。
据国家安全部发布的消息,某境外间谍机关以高额经济报酬为诱惑,意图与境内人员朱某某及其公司建立所谓“合作”关系,以“合作制种”名义长期购买亲本种子。在利益驱使下,朱某某明知违法仍铤而走险,将亲本种子放在其他申报出口的集装箱里规避监管。最终,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其余17名涉案对象被处以不同程度行政处罚。
值得警惕的是,除了窃取亲本种子,境外间谍机构还派人搜集我国粮食生产一手数据。
国家安全机关接到群众举报,某国领馆人员带领由多名农业、生物等专业人员构成的调查团队,先后多次赴我国某省重要农业产区,以“走访调查”名义违规探查搜集我国某农作物产量和储备情况。
调查发现,该团队人员具有较强的反侦察意识,在往返不同粮食产区时频繁更换交通工具,在开展农业调查时多选择乡间小路并在田地旁临时停靠。国家安全机关掌握相关情况后及时制止,依法处置相关人员。
事关国计民生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窃取我国核心科研情报,对我国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与粮食安全造成显著危害。
国家安全机关坚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与有关部门一道,依法防范、打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对我国粮食安全领域的窃密活动,重拳出击斩断境外伸向我国种质资源的窃密黑手,有力防范、制止了粮食安全领域失泄密风险隐患,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专家表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出口限制是国际惯例,各国不仅都会保护自己的种子专利,还对种子出口有严格管制。正因如此,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保护种质资源,尤其是亲本种子。
本报记者 王若弦